第123章 【三更合一】 他得攢銀……(第3/6頁)

盛言楚嘴角抿緊,只聽應玉衡悶笑連連:“四月男男女女簪花又不是什麽見不得人的醜事,李兄如此記仇,可見回家後在華小姐那裏碰了壁,想來是和你相關的。李兄對華小姐這個外甥女疼愛的緊,若非華小姐動了凡心惹李兄不悅,李兄何故要對你翻臉?”

華宓君對他有情?

盛言楚險些嗆著:“這,這不可能吧?我、我跟華小姐攏共就沒說過幾句話,她,她怎會…”

“看看,看看。”應玉衡好整以暇地睨著盛言楚,戲謔道:“一說到華小姐你就結巴,你敢說你對人家姑娘無意?”

“我…我…”盛言楚一下挫敗,他也不知道自己怎麽了,但凡提到華宓君嘴就容易瓢。

應玉衡還有事務要忙,臨進屋前語重心長地拍拍盛言楚的肩膀。

“情愛之事可由不得你猶猶豫豫 ,那華家小姐正值佳期,你若再不看清自己的心,指不定華家小姐就嫁給了旁人。”

華宓君要嫁給別人?

一想到那個嬌艷明媚的姑娘要去陌生的人家做人.妻,盛言楚就頓覺摧心剖肝的不適感。

華宓君年幼時無母教養,又攤上那樣的爹,拖到十四還未說親,可見親事上極為坎坷,不過華宓君有一個好外家,應該不乏上門求娶的人,只那些人家良莠不齊,華宓君若是嫁進去……

盛言楚不敢繼續往下想,後背生生沁出冷汗。

“盛大人——”忽聽廊下一聲喚。

盛言楚忙起身張望:“俞大人?”

站在廊下的正是俞庚。

俞庚曾一度是盛言楚心中敬仰的人物,幼年時在康家,盛言楚從康夫子嘴裏聽得最多的就是俞庚的事。

那時他就暗暗起誓,有朝一日他一定要考去京城,去看看康夫子口中出色的學子,然而見到俞庚後,他心情如波瀾不驚的湖水,絲毫不起漣漪。

“見過俞大人。”盛言楚快步走下台階,臉上掛起笑容,恭敬有禮道:“適才批文書批得眼睛有點難受,下官便來石亭歇了歇。”

俞庚前些年散館後一直留在翰林院,現如今和戚尋芳一樣身兼翰林院侍讀學士一職。

“本官見盛大人面露憂思,還以為盛大人想家了呢。”

俞庚沖盛言楚笑,語氣和緩:“說起來本官和盛大人同出臨朔,當年本官初進翰林院時也曾和盛大人一樣時常走神。”

“慚愧慚愧。”盛言楚一步步走過來,彎腰作揖,順著俞庚的話說:“下官從未出過遠門,如今離家半載的確有些想家。”

俞庚以為自己猜中了盛言楚的心事,見盛言楚如此感性,嘴角的笑容加深:“想家正常。你我既是老鄉,不若今日散衙後,盛大人來我家小酌一杯?”

頓了頓,俞庚笑著補了一句:“你嫂子最拿手的就是做臨朔郡的竹筒烤魚,聽聞新科狀元嗜魚,既如此,你可得好好的嘗一嘗你嫂子的手藝了。”

俞庚自降身份稱你我,盛言楚便是不想去也沒折,散了衙,盛言楚使銅板讓翰林院的門童替他回家報了個信,交代程春娘等人不用等他一道吃晚飯。

“奶,剛衙門來人說叔今晚要去同僚家中吃飯,一時半夥回不來。”

盛允南一句話使得屋內幾人倏而站起來,程春娘和月驚鴻緊跟著站起來。

“既然盛大人忙得很,那我們今日就先告辭。”說話的人正是李老大人派來的人。

程春娘嘴角一抽,使眼色給月驚鴻,月驚鴻立馬將李家人送來的禮盒退回去,圓滑道:“您幾位來了也不說事,只說等楚哥兒回來,如今楚哥兒有事絆住了腳,既如此,這些東西還望幾位費點力氣拿回去才好。”

“不用。”

領頭的李家人客氣擺手:“這些原就是我家老太爺讓我等買來恭賀盛大人進翰林院的,小小心意不成敬意,您就收下吧。”

說完不等月驚鴻再推辭就火急火燎地出了甜水巷子。

“然哥兒,你說李家這是啥意思?”

踮腳眺望了眼遠去的低調而又奢華的馬車,程春娘嘟嘟囔囔:“進門都喝了兩盞茶了,愣是沒說事,要說禮數,他們倒也恭恭敬敬,只這啞謎打得我愣沒猜出李家人來咱家這趟到底所謂何事。”

“姐,”月驚鴻眉頭蹙起,琢磨一番後,道:“你說李家是不是來說親的?”

“說親?”程春娘魂兒都定住了,嘴巴張了合,合了又開,躊躇道:“你的意思是李家要將姑娘嫁給楚兒?”

月驚鴻點頭,解開李家送來的禮盒:“你看,一水的紅綢緞。”

“綢緞咋了?”程春娘不解。

月驚鴻不可置否地笑笑:“京城人家興頭回上門說親事送紅綢緞,適才李家人坐那喝茶不言語,以為姐你明白這其中的意思呢。”

程春娘摸著紅綢緞喜不自禁:“我哪裏知道這事,嗐,怪我怪我,空叫人家坐了兩盞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