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三更合一】 盛狀元沒……(第3/6頁)

說著,尚書大人一揮衣袖,大聲道:“倒是大學士口中的莊戶人家三番五次起義違抗朝中下發地方的收稅規制,試問大學士可有辯解之說?”

翰林大學士語塞,他能怎麽說?

殿試上唯二的一道題考得就是鹹慶郡農民不交春秋兩稅揭竿起義,老皇帝將這道題擺在殿試上,可見厭了民間四起的抗稅起義。

吏部尚書身為官場樞紐關鍵人物,說起話來極為圓滑,將翰林院大學士呵退後,吏部尚書撚起小胡子輕笑:“我朝國庫大半金錢都取之商戶,近些年商戶活躍於西北、南域兩地,因有他們在兩地來往不斷,我朝南北百姓才能夏吃荔枝冬食牦牛幹,臣以為對商戶應執行‘賤而不抑’,方能安穩朝政。”

老皇帝聽得津津有味,吏部尚書再接再厲道:“農業乃國之根本確實不假,但若是過分的打壓商戶擡舉農業,重義輕利勢必會占據上風,久而久之,鹹慶郡此等事必當層出不窮。”

國子監祭酒大人笑著接茬:“尚書大人言之有理,打壓商戶是要有,但得選對策略,擡舉農戶亦然,若兩戶能攜手共進,我朝定會煥然一新再進一層樓。”

龍椅上的老皇帝聞言眼皮子陡然一掀,蒼老的手擱在盛言楚的考卷上不停地敲打,八人立馬收聲,靜等老皇帝的決斷。

“盛氏子不僅僅是商戶子,還是寒門獨戶之人…”

老皇帝說話速度很慢,說這些時,老皇帝已經拿起筆在盛言楚考卷上落了紅圈,丟下筆後,老皇帝攏著手威嚴地看著底下八人,輕輕一哂:“你們幾人翻來覆去的吵,還不如多看看盛言楚的考卷——”

大監心領神會的將盛言楚那道有關鹹慶郡賦稅的題拿到下邊,八位主考官批閱時只草草的看了前半部分,見考卷擡頭上印著會元二字,幾人想都沒想就給這份考卷圈了佳字,至於盛言楚後面寫了什麽,在場全部看完的唯有老皇帝一人。

看完盛言楚考卷的後半部分後,八人眼中現出一抹驚艷。

因為盛言楚後邊寫得竟是一些有關朝廷賦稅管理的條陳,對於商稅,盛言楚就寫到了比方吏部尚書說的‘賤而不抑’,如何抑,抑多少等等所能出現的狀況,盛言楚皆列出了詳細的說辭。

就連一向瞧不起商戶的翰林院大學士看完後都不由感慨一句此子奇才。

老皇帝興味地看著眾人水彩一般變幻不停的臉色,笑得耐人尋味:“如何?諸位以為此子可能取為鼎元?”

八人再無反駁,紛紛下跪表示贊同。

定了鼎元,盛言楚的考卷便被史官拿去一旁謄錄,剩下九張考卷,老皇帝圈得極快,圈完後,大監依次拿下去給八人同看。

皇上已經落了朱批,幾人哪裏還敢有異聲,只不過看了榜眼探花還有二甲傳臚的名字後,幾人欲言又止。

-

金鑾殿偏殿裏,盛言楚背靠著盤龍圓柱雙眼發呆,應玉衡和俞雅之等人過來和他說了幾句話後就繞到了貢士堆中談笑,就在盛言楚等得腳抽筋時,偏殿門口急匆匆走來一位擦了白.粉的內侍官。

眾貢生倏而噤聲,盛言楚忙牽了牽袖子上的褶皺跟著內侍官往外走,待一幹人站定大殿後,眾人才發現殿中多了不少官員,盛言楚眼尖地在烏泱泱的官帽當中看到了五皇子的身影。

五皇子行冠禮後就被老皇帝從國子監中揪了出來,如今五皇子領了吏部一閑職,別看老皇帝散養除了四皇子和太子之外的兒子,但只要皇子成年,朝中有大事皇上都會將他們帶上。

殿上除了五皇子,當然還有不可能少的太子和四皇子。

三百人站定後,盛言楚能感受到文武百官投注到他身上的灼熱目光,尤其是右手邊的太子和四皇子。

盛言楚目不斜視,奈何太子和四皇子急迫地走過來和他說話,兩人爭來爭去說得無非是他以十六之齡考到金鑾殿是大才之類的冠冕堂堂好話,這些話盛言楚來京城後聽了不下幾籮筐,故而面對兩位殿下時,盛言楚表現的極為從容不迫,言行舉止間皆無挑錯的可能。

見盛言楚對他們二人的熱情視若無睹,太子倒還好,四皇子當即冷了臉,甩袖冷哼:“原以為是個玲瓏心竅的人,卻不想是個乏味無趣的書呆子。”

盛言楚嘴角微抿,一笑了之。

行禮起身時,他不由多看了四皇子一眼。

四皇子身材比病弱的五皇子要矮半個頭,不過甚在膚白臉俊,倒也還算得上個翩翩君子,如若能忽略四皇子臉上的高傲神情就更好了。

看了四皇子,盛言楚視線往前一伸,落到前邊的太子身上,太子的容貌可以說比四皇子要高好幾個層次,玉質金相,有擲果潘的美貌。

遙想起老皇子平庸的面容,料想太子之母淑妃應該長得相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