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一更】 老皇帝賞印章的……(第4/4頁)

前朝各代每逢災情民間都會出現混亂,舉兵造反的例子比比皆是,正當皇上無能為力到準備下罪己詔安撫人心時,衛敬一道折子送了進來。

皇上看完折子後,激動的在金鑾殿上來回踱步,大呼靜綏出了一個好孩子,底下的大臣聽聞南方的凍寒得以遏制後,紛紛上書讓皇上降賞賜盛氏小秀才,有人說賞賜良田百畝,有人說送珠寶首飾,亦有人說送美人侍婢,皇上開懷大笑,只道他另有安排。

盛言楚聽完衛敬轉述的話後,心道京城的皇帝還不如賞賜他良田百畝呢,何必拿這一塊燙手山芋給他?

他剛才第一眼還以為是傳國玉璽,後來再看時覺得自己想太多,他不過是獻上一個禦寒之技罷了,還不至於皇上將命根子交給他。

衛敬解釋說這塊印章上的‘盛’字是皇上親自雕刻的,用的料是從前宮裏做玉璽時用的剩余料子,換一句話說,皇上賞給他的是一塊跟玉璽一宗同源的印章。

朝堂中享有這等殊榮的人並不多,常勝將軍凱旋回朝會得鐵卷丹書這種免死金牌,文臣大夫做到極致大抵是封侯拜相配享太廟,但都比不上盛言楚手中這枚印章。

“此生足矣。”盛言楚腦海裏現在只剩下這四個字。

這玩意他得好好的留著,說不定千百年後他會因為這枚印章而成為歷史書上一個小人物。

衛敬沒有將這枚印章公之於眾,後代之人若是以後在他的墳墓中發現這枚印章進行研究,以考古學家的本領,肯定能查出這枚印章的來歷,到那時候,他盛言楚三個字將會重現於世。

盛言楚越想越激動,手指不斷的摩挲的錦盒裏的印章,暗道他在嘉和朝不能大大方方的拿著印章使用,但他的名字將會成為後世歷史書上的傳奇色彩。

他連標題都想好了——一介書生墓中為何有當朝皇上親手雕刻的玉璽印章?

正當他在腦海中勾勒出一篇文章闡述這個標題時,衛敬一句話插進來:“盛言楚,你可知皇上為何瞞著滿朝文武賞你此物?”

盛言楚茫然的搖頭:“大人知道?”

衛敬眼神微微一沉:“皇上如今歲高,子嗣卻不豐。朝中皇子現有中宮嫡子四皇子、淑妃之子大皇子,其余幾個皇子姑且不用防著,畢竟母家身份低微。”

“據說那幾個皇子的學識和膽魄都不及四皇子和大皇子,如今朝中爭儲風頭最甚的當屬四皇子和大皇子,大皇子勝在是長子,背靠著高門之家襄林侯,四皇子雖年幼,卻是出自中宮,兩人勢均力敵,朝廷這幾年為了太子之位吵的不可開交,皇上前兩年礙於襄林侯的苦苦相逼,封了大皇子為太子……”

說到這,衛敬突然看向盛言楚,眼眸一眯:“但東宮之爭遠遠沒有結束,皇上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厚待像你這樣的年少之才,京城八歲稚子路縉突然站出來判了一場案子就被皇上選為太子陪讀,這兩年科舉,皇上都有意擇選年紀小的舉人為三甲,名單一出來,那些新科進士立馬被兩位殿下搶奪一空,如今你救南邊各地於危難之中,怕是……”

衛敬的話沒有全部說完,但盛言楚已然懂了未盡之言。

他若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百姓,皇上根本沒必要賞賜這麽珍貴的東西給他,之所以親手雕刻印章千裏迢迢送過來,是想拉他進儲位之爭這趟渾水。

京城百官皆以為當今聖上內心屬意的太子人選應該是中宮所出的四皇子,所以當路縉成了太子陪讀後,皇上立馬將新科狀元俞庚送到了四皇子府做起先生,兩相對立,皇上是一分一毫都不想讓四皇子吃虧。

皇上偏袒四皇子在朝中已經不是秘密,但盛言楚卻轉念一想,其實皇上這麽做未必是為了四皇子。

皇權之人都喜歡用一方制衡一方,若太子將朝中人都拉攏了過去,那龍椅上的皇上怎麽辦?自古皇帝沒有不貪權的,哪怕是親生兒子,皇上也會使心機防著,唯恐他還在世的時候兒子將自己手中的權力奪走。

所以皇上明晃晃徇私袒護四皇子實則是為了形成一股力去跟太子達成平衡罷了,如此,太子身後有虎狼才沒有心思去遐想龍椅之位。

由此看來,皇上這是想把他當成一顆棋子分配給某位皇子來制衡另外一位了。

但會是誰呢?是太子還是四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