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 終章:回家(第4/6頁)

“人定勝天?”

“嗯。”

這四個字這兩個月來郭儒明經常說。

“我還記得10年前我去蓉城,想看看青城山,導遊一路講著故事、擺龍門,那是一個小姑娘。我只是看風景,後來她問道,郭導,是不是我講的不好,您怎麽一直都不說話。”

“我說你講的很不錯,不過我不信這些。小導遊問我,您信什麽?我隨口說我信人定勝天。”

“郭導,您懟人還是有一套。”

“就是嫌導遊話多。”郭儒明笑道,“也不好說什麽,怕她們領導批評她。但這兩個月,我越來越相信人定勝天這四個字。”

“是哦,要是沒有對比,就會認為一切都是應該的,甚至有很多瑕疵、做的不好的地方。但這次真的不一樣,原來如果直接放棄,形勢會那麽嚴峻。”

“不說這個,好在一切都過去了。”郭儒明笑呵呵的看著天河市。

說來也怪,剛來的時候漫天陰霾,下著冬雨,心情灰暗、壓抑。可現在天空竟然放了晴,仿佛冥冥之中一股力量也知道這座城市裏的人的心情一樣。

“要是能解除封印的時候兩山醫院也關閉就好了。”

“是啊,大家也都盼著。”郭儒明道,“可不能全市都等十幾名患者康復不是。復工復產,加油幹活,日子還得繼續。”

說著,郭儒明有些出神。

“最開始疫情剛起來的時候我覺得完蛋了。”郭儒明的助理說道,“我不懂經濟,但當時看那架勢,感覺咱們要被全世界拋棄。可現在看,全世界大型經濟體裏就咱們能獨善其身。”

“是啊,現在大家都說2020是魔幻的一年,拭目以待吧。”

“可惜,要是兩山醫院關閉,天河市解封,那就完美嘍。”

“帶著ECMO怎麽轉走,別琢磨了。”

“科學是科學,科學不應被輿論裹挾。”郭儒明道,“咱又不是做給別人看。”

“嘿嘿。”

“郭導,您覺悟挺高啊。”

吳冕的聲音從背後傳來,郭儒明怔了一下。

“要是還認為機器更貴,輕視成熟的醫生作用,那就很沒意思了。”

“吳老師,您這是從哪來?”

“去和工程師清理移動P3實驗室,這不是到了時間,就出來找您。”

吳冕笑眯眯的走過來,牽著楚知希的手,步伐輕松。

“吳老師,我們在雷神山醫院留了很多ECMO的資料。我覺得咱們進步空間還很大,美國那面有近萬台的ECMO,咱們滿打滿算還不到400台。”

“哦,在意這個幹嘛?”吳冕問道。

“沒有特效藥,感覺ECMO就是特效機器。”郭儒明笑道。

“ECMO在新冠肺炎裏面發揮這麽重要的作用,不是因為它有奇效,是因為我們沒有辦法。”

吳冕淡淡說道。

“是,大家都認為ECMO貴,所以我們國家才會少。其實ECMO背後需要重症、呼吸、麻醉、心內、甚至心胸外的人支持,這才是高昂成本的原因。不過無所謂,已經過來了。”

“劍橋大學的斯蒂芬·托普特校長來做手術,中間涉及了一些事情,最後我從劍橋手裏借來了一個ICU的團隊。本來指望著他們能帶著醫大五院的團隊迅速成熟起來,可惜了。”

“國內會操作ECMO的人少?”

“是啊。”吳冕道,“咱們底子薄,正在追趕,講真的暫時還沒辦法和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比。”

“當時我聽人說過這件事兒,還以為您是占了大便宜。但後來了解後,以為您是隨便占點小便宜。沒想到……”郭儒明笑道。

“不是。”吳冕搖頭,“機器不重要,人才的培養最難。ECMO為什麽全國那麽少?不是因為沒錢。

比ECMO更貴的PET-CT都已經全面鋪開,怎麽可能沒錢呢。

數量少,主要是ECMO涉及的學科太高端、太復雜,相應的人才比較少。帝都還好一點,省城的ECMO小組全省跑著做,疫情期間沒少挨累。”

“原來是這樣,吳老師。”攝影師站起來,笑呵呵地說道,“我們瞎傳,把ECMO傳成了特效藥一樣的設備。”

“哪有,都是沒辦法才用的。真要是有達菲那樣的特效藥,何至於非要上ECMO呢。雷神山醫院ICU裏現在還有16名重症患者沒離開。”吳冕嘆了口氣,“希望他們能早點痊愈。”

“會的。”

“郭導,您可以啊,天河客廳休艙消毒,您能申請進去拍攝。”

“這不是為了留下點影音資料麽,讓以後的人記得至暗時刻。”

“有心了。”吳冕輕輕說道。

上車,吳冕看著窗外,郭儒明問道,“吳老師,我聽王院士說這場戰役中我們很大程度上是社會組織力量,科技力量……”

“校長是想要加大醫療投入。”吳冕轉頭,眯著眼睛說道,“本身我們的尖端技術力量並不是最強的,不過能集中力量打殲滅戰,勝的無話可說,漂亮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