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清穿之風雨同治(10)(第2/4頁)

當然他們誰都沒有吵贏大清那嘴炮技能點滿的新聞部門的全體官員不說,還被不知怎麽就換了謙和、低聲下氣態度轉而趾高氣揚、以下巴看人的新聞部官員們嘔得肝臟都差點兒炸了。

就在這時,原本該發生在同治八年五月份的‘遵義教案發生’,提前發生了。

貴州遵義府的居民們由於長時間受到了教會的欺壓,終於忍耐不住反抗沖進法國教堂、學堂、醫館等,殺死教士趙司鐸,並傳知府屬,不準再行習教。

歷史上,直到事發後的八月二十九日,法國公使公淑亞才致函總署,要求撤調、審訊貴州巡撫曾璧光。到了九月初五,清廷命李鴻章負責查辦遵義教案。後因李鴻章忙於鎮壓回民起義,同治九年(1870年)五月,清廷又命成都將軍崇實馳赴貴州,與曾璧光一同辦理此事。直到十一月二十九日,遵義教案才徹底清結,清政府賠銀七萬兩。

這是歷史上發生的事情,而在這兒——

首先本該發生在五月份的‘遵義教案發生’,提前發生了,其次方面反應迅速,速度以法教會無視天主教的教令,在貴州遵義橫行霸道欺壓大清百姓,導致大清百姓不堪忍受出於正當防衛打砸了法國教堂、學堂、醫館等。

對於這事兒,大清方面公開的表達了口頭上的歉意,無視了法國要求賠償的話語,直接以法國傳教徒再留在大清境內會影響兩國邦交為由,下令北洋水軍派遣五萬名士兵供十艘裝載了華夏龍槍、高射炮,以及快射機關槍,便攜式手雷等高強火器的軍艦級別的隊伍,‘護送’法國在大清的所有傳教徒回國。

可以說這樣的內容一經發布,舉世皆驚,即便資本盛行的他們,也沒有這麽指鹿為馬將黑的說成白的,還大清為了昭顯天朝上國風範避免影響兩國邦交,派人護送在大清的法傳教徒回去?

尼瑪誰家護送人回老家用五萬裝備精良,可水陸兩棲作戰的士兵啊!

現在能湊齊萬人能夠熟練使用火器都屬於兵力強盛的西方列國慌了,其中法國、英國最慌,因為他們國家還是有聰明人的,總覺得大清是在一步步撕毀合約,將他們全趕走。

已經將到嘴的肥肉吃了一口的各國,可不願離開已經被他們視為囊中之物,只等著找到機會就蠶食殆盡的富饒東方,所以察覺到不妥的法、英兩國的駐華大使趕緊找了其他國家的駐華大使,也不知他們私下裏達成了何種分贓協議。

只知道隨後不久,以英、法為首的等八國正式對大清宣戰。

這是歷史的巧合,在這平行位面裏,對大清宣戰的英、法等八國,居然和歷史上的差不多一樣。這在季言之看來,是為了讓他好好的報真正歷史上八國聯軍侵華,火燒圓明園,在華大肆燒傷搶掠的仇恨。

不過由於季言之提前和著沙俄帝國的未來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提前達成了狼狽為奸,禍害歐羅巴大陸的協議,因此這方以清晚期歷史為主的平行位面世界裏,八國聯軍的隊伍是沒有沙俄,取而代之的是最終通過等等手段、從美國人那兒接手了澳門作為殖民地的葡萄牙。

面對八國聯軍,季言之沒有絲毫慌亂,反而在滿朝文武紛紛請戰的時候流露出終於來了的神色。

如今差不多快滿十五歲的季言之個子高高,人穿著寬大的龍袍身材看起來稍微顯瘦,不過很精神,一雙好像女人一樣嫵媚的丹鳳眼盛滿了璀璨如星河的光華,銳利卻又理所當然。

季言之端坐在龍椅上,手肘撐在雕著金龍的扶手上托著腮幫。偶爾眯起看人時,銳利得讓朝堂之上站著的文武百官們根本不敢直視。

“戰事將起,諸位愛卿能夠紛紛請戰,朕甚欣慰。”季言之放開托著腮幫的手掌,坐正了身體,以一種不緩不慢的語速繼續說道:“對了,朕忘了問一個問題。欽顯啊,你告訴朕,英、法等八國打算出兵多少攻打我大清?”

如今身為時不時就請人去喝茶談人生的廉政公署署長,欽顯暗地裏還是軍局情報處的處長,專門領導了一波手下收集各國的情報。可以說欽顯是大清除季言之以外對各國情報了解最清楚的人,這不,季言之一問,欽顯就趕緊回答道:

“回稟萬歲爺,英法等聯合攻打大清的八國聯軍大概人數為五萬人,其中日本人數最多!”

季言之挑眉:“朕記得日本的明治維新才剛剛開始沒幾年,國力是上升了不少,但連大清百分之十的改革變化都趕不上,到底哪兒來的信心能夠在隨後到來的戰事中分一杯羹?”

欽顯:“自古都有夜郎自大的說法,區區小國有這想法並不奇怪。”

“五萬聯軍攻打大清?”季言之嗤笑了一聲,接著便又道:“如此‘大’禮,朕接受了總得想法送一份同樣貴重無比的大禮啊。這樣吧,存誠(原禮部尚書現外交部部長)啊,你去信給亞歷山大大公,告訴他朕很想他,讓他帶著他忠誠無比的萬人手下,一起…嗯,玩打地鼠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