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清穿之風雨同治(09)(第2/4頁)

由於建修的主要材料是隸屬皇家的水泥廠提供的水泥,不管是用以來往通商的港口還是負責護衛台灣安全的軍事堡壘,都極其快速,僅僅用時半年就修建完畢。而修建完畢後,季言之便開始了用水泥連通華夏大江南北的龐大建修之路。

這是國土水利工程局,三個國家部門的工作,也是一項惠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工作,所以季言之以前所未有的認真態度親自督促這件事。不過由於季言之不想以服徭役的法子讓大清百姓去吃這個苦,所以負責修築搭橋鋪路的勞工一直都是,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締造者的手足家眷。

季言之是很想擴充這群為國家發展提供勞力的勞工隊伍人數的,可惜的是,在廉~政公署的監督下,全國各地不論大小的官員全都夾起了尾巴,乖巧做人規矩做事,所以建修方面真的只能慢慢來。

同治六年(1867年)十二月底,台灣島上由大清官方主持修建的恒春碼頭正式通航,開始作為大清的中轉站,將大清的瓷器、茶葉、絲綢等物運往日本、東南亞等地。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1月3日,日本的明治天皇頒布了“王政復古”詔書,日本著名的明治維新運動正式開始。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四月,由於烏蘇裏江東南青島(今阿斯科爾德島)爆發了大清遺留在那兒的淘金工人,反抗沙俄殖民者的迫害和驅逐的武裝起義。被一直緊盯著、時時刻刻都想將侵略者趕走的季言之抓住了機會,直接派了萬余清兵打著接大清百姓回家的名義,煞氣騰騰的與沙俄帝國正式開戰。

要知道為了趕走侵略者,季言之可以稱得上幾年都沒有睡上一個好覺,不管國事家事事事都要過問,事事都要抓牢在手中。不光要平定內亂又要大力發展民生整頓軍紀,好不容易內亂平定國力提升,一定都往好的時候,依著季言之的心性,自然要把目光對準脅迫不明國際情況的大清簽下喪權辱國條約的各國。

俄國是第一個撞到槍口上的,算他‘幸運’,因為季言之沒有將這幾年打著‘皇家’牌子的‘意大利炮’,不對,是接近後世那種可以用來打~飛機的高射炮扛出來,而是用了發明於1884年,運用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馬克沁機槍。

當然了現在才公元1868年,離馬克沁機槍真正面世還有十多年,自然而然不會再叫馬克沁機槍,而是叫華夏龍槍。它的出現直接就以壓倒勢的風采影響了戰局。

說句搞笑的,沙俄帝國別看強大,但‘農奴解放運動’鬧得那麽歡快,早就影響到了沙皇對於沙俄帝國的統治。而且現在的沙俄,就算那支號稱百萬雄獅的沙俄軍隊,大部分都還使用的鐮刀鋤頭,可以說沙俄帝國之所以在西方列強瓜分大清時分了一杯羹,不過是大清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大清上下普遍不了解世界的時局發展。

而換做季言之,作為全能大佬,能不了解到各國的發展時嗎。

可以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所以會在幾十年後才會發生,完完全全在於各國還處於發展階段。各國從不了解各國真實情況的大清每年掠奪上億的白金白銀回國大力發展。而大清呢,卻依然沉迷於割地賠償帶來的短暫和平中醉生夢死,以至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都在……

季言之知道十九世紀各國的實際情況,在國力以及軍事力量大力發展起來的同時,自然不會懼怕狠揍了沙俄帝國一頓後,各國會聯合出兵攻打大清。可以說在大清國力以及軍事力量已經大力發展起來的情況下,各國有七成的機率發表國際譴文,指責大清沒有契約精神,違背了各國與大清鑒定的《北京條約》規定。

如果換做地地道道,被‘教傻了’講究儒家‘以理服人’那一套的皇帝,被各國這樣公開指責會有羞愧的情緒產生繼而懷疑默認繼續與各國鑒定的《北京條約》,繼續割自己的肉喂養豺狼,

但是換了能動手絕不嗶嗶,但是陰謀詭計一樣玩得溜的季言之只會來個三連笑,然後大大方方告訴譴責他的各國,《北京條約》是上一任皇帝皇帝簽署的,大清講究一朝天子一朝臣,上一任鹹豐皇帝幹的倒灶事兒,作為繼任者他自然要想辦法彌補。

這是七成機率下,各國發國際公函譴責大清對俄戰爭的情況下會發生的事情。

而剩下的三成——

即便各國仗著兩次鴉片戰爭的勝利,要一起聯合起來對大清實行武力制裁,在已經發展起來一旦暴露可以舉世皆震驚的強大軍事力量支持下,季言之可以很自豪的說,自己不懼怕任何武力威脅。

有本事就來,看他季大佬不把他們全部收拾得叫霸霸。

事實證明,由於這時候各國本土實際上並不安定,面對由大清悍然發起的對俄戰爭,各國最開始是按照季言之預料的七成機率先後發了國際公函譴責大清這一破壞‘兩國邦交’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