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三合一(第5/6頁)

虞衡特實誠地點頭,將麻袋打開,露出裏頭個大味美的紅薯,又將管事記錄的紅薯生長手冊也拿了出來,溫聲解釋道:“這紅薯是下官先前在海外來的一個商人手中買的,說是產量極高,下官好奇之下便讓人試著種了種,每天記下紅薯的變化,倒是沒成想,產量竟然會如此嚇人。”

嗖嗖翻了四番,能不嚇人麽?

胡尚書還有些不大相信,上前拿過虞衡手裏的記錄本仔細看了看,發現這一筆一筆地記得確實十分清楚,從種下紅薯的那天開始記錄,一直記到把紅薯挖出來為止。這麽詳盡的記錄,瞧著也不像是能弄虛作假的,莫非這確實是真的?

胡尚書當即站不住了,一把抓住虞衡的袖子,連聲催促道:“紅薯地在哪兒,我得親眼看看才能相信它真的有這麽高的產量!”

其他人也紛紛響應,都嚷嚷著要親自去地裏看一看。

就連景隆帝都沒忍住,開口道:“朕也要去瞅瞅。”

真要像虞衡折子說的那般,這得是多大的功績啊!

自古以來農耕就是大事,但田地有限,糧食產量也並不盡如人意,太平年間都有許多百姓食不果腹,更別提災年了。要是紅薯產量真的有兩千斤,那這不就解決大半百姓的溫飽問題?

作為解決百姓口糧問題的皇帝,景隆帝別說被史官誇明君了,就算直接稱他為聖君都不過分!

這等名垂青史的功績就在眼前,景隆帝能不在意嗎?想一起去看看,完全不意外。

事實上,見了虞衡,又看了那本記錄本後,景隆帝和閣老們心裏都已經信了大半,主要虞衡這一路順風順水的,不用搞事情也能有個號前程,再做出這個騷操作完全就是得不償失。之所以沒全信,那是怕虞衡年輕,一個不慎就被人給忽悠了,上當而不自知。

景隆帝要出宮,這可是大事。秦首輔等人攔了許久都沒能攔住,只能提心吊膽地跟在景隆帝身後,生怕路上碰到什麽曲折。

好在景隆帝為了避免麻煩,選擇的是微服出巡,不然的話,光是天子車架出巡,還得提前封路,不是一般的麻煩。但這樣,對護衛們的要求也更高了,近衛們都提著一口氣不敢有任何懈怠。

最輕松的就是蕭蘊了,他本來就是個透明體質,就算站在景隆帝身邊都不會讓景隆帝覺得礙眼,畢竟他存在感太低,就算站在景隆帝旁邊景隆帝都能自動忽略掉他,想遷怒都忘了人。

另外,蕭蘊對虞衡也很有信心,明白他絕對不會信口開河亂吹牛,也就是說,這一次虞衡立大功絕對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作為好朋友,蕭蘊自然替虞衡感到高興。

莊子上的人還奇怪呢,怎麽三公子又來了?仔細一看,好家夥,這回來的車架可不少。佃戶們當即想起虞衡的話,大概猜到這可能是朝廷的人過來查看紅薯了。想著自己辛辛苦苦挖出來囤好的紅薯馬上就要被帶走了,佃戶們心裏還怪舍不得的。

虞衡每家分了一點讓他們嘗嘗鮮,愣是沒人舍得吃,這可是種一個能得三四個的好寶貝,本就沒多少,吃什麽吃?趕緊收好,等到了明年種下去才是。

胡尚書一下馬車便直奔紅薯地,入眼所見確實是一片剛剛被挖完的土地。紅薯藤也是能吃的,佃戶們舍不得浪費,挖完紅薯後就全都收回家準備煮著吃,這又是好幾天的口糧。現在胡尚書等人也只能看到一片光禿禿的松泥地。

胡尚書目測了一下,暗暗點頭,小聲稟報景隆帝,“確實是五畝地沒錯。”

虞衡便帶著他們去看昨天挖出來的紅薯。

這可比剛才那光禿禿的幾畝地的沖擊力大多了,一萬多斤紅薯,一間屋子都放不下,佃戶們空出了一排屋子來裝紅薯,每間屋子都堆得滿滿當當。事實就在眼前,哪怕胡尚書他們再怎麽覺得這事兒非常夢幻,也不得不相信,這世上真的有農作物的產量能高到這麽變態,那可真是……太好了!

胡尚書當即雙眼放光,緊緊握住虞衡的手,一副快要昏過去的表情,激動道:“這些都讓戶部拿去,我給你補銀子!一萬多斤呢,九個州再加上京城,每個地方能分上一千斤呢!先讓各州領了紅薯試著種上一年,確保每個地方的土地種出來的紅薯產量都有這麽高後,立即讓百姓們開始種!早種早享福,多少人都不用再挨餓了呢!”

秦首輔也點頭,瞥了虞衡一眼,又嘆道:“只可惜先前挖紅薯時我們不在,沒能見到那個振奮人心的場面。”

虞衡眼前一亮,“侯府還種了半畝紅薯,現在還沒挖呢!陛下和諸位閣老若是有興趣,不若去侯府瞧瞧?”

那可太好了,親眼看到從地裏挖出這麽多紅薯才放心啊!胡尚書再三向虞衡保證,“把這些紅薯賣給朝廷,朝廷定然不會虧了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