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三合一(第5/6頁)

虞衡還在看書呢,周翰林給他的那一堆書,他已經看了一小半。別說,有些記載還挺有意思的,比如大宣太祖夢龍蛋之事,還有景隆帝滅柔然之壯舉,看看史官花式誇人也挺有趣。

蘇熙見眾人對虞衡的態度並不如他想象中的那麽糟糕,暗暗松了口氣,正要說話,周翰林已經對著虞衡道:“快要下值了,略微歇息會兒吧。”

虞衡這才沖著蘇熙眨了眨眼,向他吐了回苦水,只說自己倒黴,碰上了齊王這個以勢壓人毫不講理的貨。

蘇熙也皺眉,“齊王素來對嶽父大人不大友善,據傳當年淑妃病逝得蹊蹺,這才讓齊王性情大變。陛下憐他幼年喪母,多有愛護,這才養成了他這麽古怪的性格。淑妃當年寵冠後宮,陛下愛屋及烏,齊王最受寵之時,便是太子也要退避一射之地。也是陛下想起自己當年的遭遇,再加上齊王自己也不欲與太子相爭,主動退了一步,這才形成如今太子一家獨大的局面。”

這聽著越來越復雜了。虞衡一琢磨就覺得齊王真不像他表現出來的那麽蠻橫,瞧瞧這手段,主動退一步,既收獲了景隆帝的關愛,又讓太子安心,成功脫離奪嫡的漩渦。有這一層光環在,他行事再浪,景隆帝和太子也得回護他幾分。

不過……虞衡想起胭脂所說的,江南香雲樓拐賣人口一事,再想想香雲樓背後那個連侯府都不放在眼裏的靠山,結合到處做生意的雍然人……如此種種,虞衡總覺得有一根線將這些線索一一串聯起來,思緒也越來越清晰,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氣。

要是香雲樓背後的靠山真的是齊王,那這事可就棘手了。

但問題是,齊王為何要聯合雍然人坑自己的百姓呢?

虞衡想不明白這其中的關竅,只能繼續再去翻記載,看看能不能找出什麽線索來。

不過,要是這麽容易就被虞衡找到線索,香雲樓也不可能這麽多年還屹立不倒了。虞衡翻了好幾大本記載,都沒能找到與齊王有關的記錄。這也不奇怪,現在正是景隆帝朝間,對本朝的記載肯定不會流出太多。這還是因為他們是翰林院。有專門負責修史的翰林學士,才能讓他們接觸到第一手資料,其他人想看還看不了呢。

到了下值之時,周翰林見虞衡做事很是勤勉,也摒棄了對虞衡的偏見,認真告誡虞衡,“以你之才,日後前途必然是一片通途,或許他日又是另一個方山長。但是天分再好,也不可恣意妄為。以老夫為例,當年老夫考中狀元後是多麽意氣風發,如今呢?不還是翰林院中默默無聞一修撰?你有侯府相助,不會像我以前那樣過得艱難。但靠家世靠別人的,都走不長遠,你可不能再像今天一樣懈怠了。”

虞衡這人吃軟不吃硬,聽周翰林一門心思為他考慮,虞衡心下感動,認真點頭道:“多謝大人提點,下官都記住了,一定不負大人所望!”

“我對你有什麽好望的?”周翰林冷哼一聲,“這麽推心置腹的一番話,怎麽著也能換場酒吧?”

“必須的必須的!”虞衡笑,“下了值後,下官做東,在折桂樓設宴,請大家小酌一番,諸位大人可莫要推辭啊!”

周翰林都決定去了,其他人也不好再拒絕,加上他們也有意同虞衡拉近關系,更是答應得十分痛快。開玩笑,虞衡明顯前途一片大好,他們不得提前培養一下交情?

正巧展平旌和江弈然也要請上峰和同僚們喝酒,三方撞在一塊兒,索性都去了折桂樓,多開幾桌,熱鬧熱鬧。

虞衡三人作為主家,又是新來的官場菜鳥,這一頓酒是免不了的,挨個兒敬酒,喝了個痛快。

好在這會兒的酒度數不高,虞衡連著十杯下肚都沒什麽感覺。江弈然最為誇張,喝了酒後便脫去了偽裝,暴露了自己的真實面目,開始吟起詩來。

那詩不能說不好,就是吧,有點輕佻,不那麽莊重,一聽就是在某些不大正經的場合才會作的詩。但其用詞華麗婉約,於清麗中帶了些許迤邐,雖是寫男女的曖昧心動與相思,細品之下也能同自己某些境遇能對得上,讀來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眾人也聽說過江弈然風流才子的名聲,先前還覺得他太過輕浮,如今聽了他的幾首詩,倒覺得這人確實是大才子,風流且要往後排上一排。

虞衡見眾人吃吃喝喝間已經拉近了不少距離,再仔細一看,這幫翰林因為長期久坐當值,低頭看書整理档案,都有職業病,普遍脊椎腰椎不太好。

虞衡登時想到了系統給他提的要求,說是完成給一百人看病的任務後才能兌換紅薯或土豆,虞衡的眼神瞬間就亮了,面前這幫同僚們,不正好是自己練手的好對象嗎?

【友情提醒宿主,系統的要求是讓宿主治好一百個【百姓】的病,翰林院雖然是清水衙門,翰林們普遍也窮,但還真不算是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