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第2/3頁)

紀霜雨剪輯的時候,就讓學生旁觀學習。

學生們看過紀霜雨的廣告,都很重視這門實操課——雖然是紀霜雨實操,他們看。紀霜雨也不能讓他們拿這個練手,A拷貝要是壞了,後面的拷貝也都受影響。

紀霜雨要反復看片,從一堆膠片裏挑出需要的片段,用剪刀剪下來,再用膠水粘在一起……也有燙在一起的。如果有特效鏡頭,還得標注好。

這項工作是需要相當耐心,而且要對剪輯很敏銳的,紀霜雨很希望多教出來幾個優秀的剪輯師。

其實紀霜雨來的那會兒,已經很少有膠片剪輯了,多虧了紀霜雨從小在片場混,後來也遇到過一些要用膠片的時候,積累下了經驗。

因為這次拍攝的是有聲片,也用上了最新的聲畫同步剪輯器,剪輯室裏擠了一堆人觀看,不少學生都沒操作過這個。

只是旁看,他們已經很激動了。

好幾個導演學生都有從業經驗,就像王和笙老師嘛。有聲片剛出來那會兒,大家都不會用機器,跟著外國技師,可人家根本不好好教,讓他們站得老遠,根本看不清到底怎麽操作的。

現在紀校長不但讓他們圍在旁邊,還要仔細說,時不時提個問,印證課堂上的理論內容。

縱然剪輯時間很長,站得很累,所有人也只覺得開心,學到了好多!

他們恨不得把紀霜雨每個動作都記下來,紀霜雨撓了下頭,都有人跟著做。

紀霜雨:“……大可不必吧!”

學生嘿嘿笑:“我尋思紀先生這樣是不是能啟發靈感。”

這種手工剪輯速度真是相當慢,好不容易粗剪完一遍,紀霜雨就和大家一起看片,討論一遍,然後再精剪,反反復復。

剪輯本來就費事,紀霜雨對剪輯的要求還高,如果說他在片場拍攝完成了一半故事,那剩下一半需要在剪輯台上完成。同樣的素材,不同的人來剪,完全可以剪出截然相反的故事。

就這個速度,簡直把翹首以盼的觀眾給急壞了。

這拍攝好不容易完成了,剪輯依然慢吞吞的,可不把人急死了。

……

凡事有張有弛,雖然外界觀眾很著急,紀霜雨的步調還是不緊不慢。

在和他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有了新的創作靈感。

學校有創作基金大家都是知道的,先前戲曲專業的學生還用創作基金購置行頭,演出了《何必西廂》。導演系這邊也都在暗暗較勁,看誰能拔得頭籌,第一個獲得獎勵。

紀霜雨在學校們交來的創意中還真看到了不錯的,有個叫許雲汝的學生,以前也在滬上的小制片公司做導演,他交了一個武俠片的方案。

紀霜雨上課時就點名了:“我們班有位同學,寫了一個武俠片的本子,還做好了拍攝構思……”

他沒說完,課堂就一片嘩然。

“武俠片……怎麽寫這玩意兒。”

“此物荼毒社會!咱們學校怎有這樣想法的人?”

“還交上去汙染紀校長的眼睛……”

武俠電影,現在還真是一個泛濫的大類,但是,風評可不怎麽樣。蓋因而今的武俠片都充斥著無聊的拳腳打鬥,搞得像雜技一樣,要麽就是纏綿的江湖兒女情吧。

觀看者頗多,但是在業界人士裏,比較有追求的導演都很不屑,也有許多學者批評這樣的風氣。

這第一屆學生都是很有些心氣的,大家左右看,試圖找出他們中哪個是叛徒。

許雲汝埋著頭不敢說話,心中大嘆,真是沖動了,把那構思交上去,現在還要被老師當堂批評。

“我覺得這個構思很不錯,撥發三千元創作基金給這位同學,由你自己在校內組建劇組,將其拍攝,之後如能上映,視票房成績與口碑加學分,分賬需取二成回捐至基金中,如若不能,再接再厲。”紀霜雨問道,“許雲汝同學,如果答應,下課來我辦公室。”

所有人的目光一時都集中在了許雲汝身上,震驚極了。

許雲汝自己也傻了。

什、什麽,不是批評他,而是要給他攝片經費?!

“紀校長,這是為什麽?”王和笙忍不住了,“難道如此無益於社會健康的影片,我們也要支持制作嗎?”

“無益與否,難道不是取決於許雲汝。我在他的構思裏,沒看到什麽荼毒風氣的東西。”紀霜雨反問道,“武俠影片風行華夏,甚至在南洋十分叫座,這是因為大多華夏人心裏都有個武俠夢,就算在座的各位,難道兒時不曾幻想過行走江湖嗎?”

王和笙卡住了,這個,這倒是……

“粗制濫造的影片,無論什麽風格我們都不會允許制作。但許雲汝擬用全新手法展示華夏對獨特的武俠文化,我覺得大有可觀之處,為何不答應?”

紀霜雨這一說完,學生們也都啞口無言了。但在無言之後,他們心裏就想,這都行,那我也得趕緊構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