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去遠方,別回頭(第2/4頁)

一路走來,滿地荊棘。

軍人、工人、學者、農民、白領……

耗時246年,一代一代中華兒女用自己的汗水與鮮血,用肩膀一點一點的擡著這個五千年古國,回到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曾經的高度。

要達成這個局面,需要很多很復雜的前置條件,且缺一不可。

在正常的文明發展中,滿足所有前置條件的可能性基本是0。

這次陳鋒持續一百五十年的瘋狂開掛,讓這些不可能實現的前置條件統統變成了現實。

在過去的時間線中,陳鋒操盤時代的指導思想是側重扶持,隱性削弱別國,盡可能提前改變時代格局,讓某國引領世界的局面早日結束。

這當然是有必要的。

如果放任某國利用純粹的霸權主義,依靠謊言和有色眼鏡來鞏固優勢,繼續讓某國不合理的強大,讓一些只注重私利的資本家領導世界,那麽人類的處境其實很危險。

文明遲早會滅亡在善於賺錢,但卻缺乏道德底線,以為自己很聰明,其實格局極小,愚昧又無知的資本家手中。

雖然資本家裏也有羅爾勒這種人,但畢竟是少數。

以陳鋒的世界觀來看,很多資本家其實都有些心理缺陷。

利用剝削他人勞動力而攫取超額利潤給人帶來的快感,恰如賭徒在賭桌上的通殺時瘋狂分泌多巴胺。

濫賭會成癮,資本剝削更令人上癮。

那種躺在資本上,什麽都不用做,便能看見白花花的銀子從天而降,然後自己又能拿著這銀子去享受常人難以想象的奢靡生活的期待,帶來的快感太強烈了。

這種快感會隨著時間的累積,一點點的改變與扭曲一個人的性格,讓人逐利的本能逐漸膨脹,不斷擊穿其道德底線,壓倒一切道德觀,並最終變成個滿口謊言,毫無原則,一切只以逐利為最高宗旨的惡棍。

按照賴恩所言,這是心理和生理上的雙重生物效應,以人類的生理結構和基因本質,很難抵禦。

這次陳鋒自覺已經占據了絕對優勢,不再去刻意的側重,處事更公平,倒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因為除他本人之外,還有很多因素在裏面發揮作用。

危險也曾出現過。

二十一世紀六十年代,國際氣氛陡然變得十分微妙。

以林頓研究院為首的波士頓學者們,在局面岌岌可危,戰爭一觸即發的關鍵時刻站了出來,以死力諫。

再配合國內這邊的星鋒系科技、資本、藝術界影響力,陳鋒亦站了出來,一錘定音。

兩個大國及時放下幹戈。

可能摧毀一切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在無形中消弭。

某國優先,變成了共同前進。

但強者總會愈強。

中國這邊不只有星鋒系。

歐國華帶領的歐禾集團,在得到部分陳鋒變賣的星鋒研究院研發能力後,理所當然的騰飛了。

歐總的確比陳鋒更適合建設商業帝國。

在歐國華臨死前,歐禾集團的總價值甚至超越了曾經的龐然大物星峰集團。

歐國華死後,接班的歐天文的商業運作能力雖不及其祖父,但也大差不離,順便再給歐胖子加了個名號,“歐天文的父親”。

2230年,水星戴森雲完成度達到10%,其總發電量超越了其他所有能源發電量的總和。

2241年,星鋒航天做成兩件事,主導建立火星基地,以及發射新的星鋒一號。

這次星鋒一號與上次執行的是同樣任務,科考與探索,探尋人類踏出太陽系的可能。

提前了16年。

更大,更先進,建立的生態系統更完善,推進的方向也與上次有些區別。

理論上不太可能又倒黴到被伽馬射線掃過,但結局卻沒什麽區別,甚至更喪。

2261年,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原本不可能出問題的能源板塊無故崩潰了。

能源停止供應,物料循環系統停止運作,六年後,龐大的星鋒一號變成了堆漂浮的死寂太空垃圾。

上次起碼還能歸咎於伽馬射線,這次連原因都找不到。

星鋒一號完蛋得莫名其妙,火星基地倒是一切順利,在2261年便已經擁有百萬人口的規模。

時光飛逝,再過去一百余年。

至2377年,人類分別在金星、木衛、土衛、海王星、天王星、冥王星上建立了研究基地或者聚居地。

人類也從未停止過對太陽系外的深度探索。

雖然距離抵達比鄰星還無限遙遠,但一個科考團隊已經成功帶回了錦衣衛九號,以及陳鋒大師本人的遺骸,並在十年後給他補辦了一個世紀葬禮。

2389年發生了兩件事。

第一,著名生物學家、心理學家、音樂家伊德裏西·巴赫破解了神曲《晨風》的奧妙,並在頂級人才範圍內完成推廣,大幅度提升優秀人才的情緒化活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