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學考倒計時

楚歷四年,六月初六、初七、初八,楚國開始了三十所定點試驗大學的招生學考。

與科舉不同,學考的最終通過者,是獲得入學資格,故而參與者更加年輕化。

並且除了演武堂之外,其他大學並未限制出身,報名資格也很容易拿到,只要通過鄉內或是縣學的測試就可以,所以很受寒門、甚至“真實平民”的歡迎!

一些連寒門都算不上,僅僅是剛剛靠踏實勞動、或是接著發展紅利,勇於嘗試的加入開荒軍之類特殊部分、工坊,繼而成為普通百姓中的“富戶”的平民,此時也因為有些家底,不需要太年輕的勞動力,而讓自己的孩子上了縣學、有報考資格。

十幾所大學中,有金陵大學這種門類齊全的院校,也有鄱陽大學這種偏向農科、十分實用且接地氣的院校,更有曲阿大學這種偏向於航海技能的鼓勵專業院校……

從報考的構成也可以看出,豪族大多是派出後生子弟,大部分心思都用在管理類的專業上的;世家子弟,大多都是在偏門的專業;寒門弟子,分布比較平均;而富戶則是以各個實用類專業為主……

其中世家子弟更像是來買教材的,抱著將學問學回去,武裝到自己家族中的打算。

對此白圖並不見怪,也並不認為這樣做有多大的實用性,畢竟……學院的專業就擺在這裏,誰都能學到。

想要真有傳承上的便利,也要學得足夠精深才行,這到那個程度,對楚國也是好事,反正官辦的大學,會永遠對所有人開放。

豪門的選擇也很好猜,這些豪門很多都是論“壕”的話,要超過許多世家,尤其是楚國貿易興起之後,重商、重工的豪族,更加借了東風,反而世家的大部分“投資”都是土地上,收效差了許多。

不過在政治地位上,一些純“壕”的豪門,甚至不如一些有出息的寒門……

一來是本身要更加做大,需要管理類的知識,二來……也是豪門在爭取更高的政治地位,管理類在科舉時也是最有用的!

至於寒門,一般有些政治地位、家裏數代之前出過太守一類地方大員,或是一些世家的遠親,不過大多缺少傳承,此時蜂擁入楚,希望吸取一切能吸取的知識。

而普通富戶……

畢竟不久前還是被人鄙夷的“泥腿子”,大多都十分務實。

考慮到這種情況,白圖也在看過學考的大數據統計之後,就已經著手和工部、禮部策劃,進一步加大“匠學”發展的力度。

顧名思義,也就是學習匠人能力的地方——相比之下,雖然像是黃月英為名譽校長的南陽大學,也開設機關學專業,鄱陽大學也開設農科專業,但這類都更多的教授原理,本意是鼓勵創新與設計。

而在匠學中,則是完全以實用為主,令學員學會使用常見的工具、操作那些笨重的真氣機,也就是變得可以勝任技術性更強的工坊職位,哪怕字都沒有認全,也不耽誤教學。

其實現在也已經有試驗性的匠學在開辦,主要是工部和禮部聯合負責,禮部僅負責“開辦”的手續與準備,內容由工部匯總。

相比之下,匠學不需要學考之類的條件,只要交錢就能上——楚國現在也拿不出更多的錢,來給匠學補貼。

不過匠學的好處時,完全可以和私坊、官坊對接,定向培養專門的人才,自然這部分“束脩”……也就是學費,也有官坊或私坊墊付,之後簽個三年契、五年契,甚至十年契即可。

此舉其實引來了不小的非議,不過壓力並不算大。

畢竟在如今的時代,工匠往往也都是有“傳承”的,否則也不會有諸如“傳男不傳女”、“教會徒弟餓死師父”的說法,如今一下子變成完全開放、只收些束脩就能學到的內容,肯定有一部分民間工匠不滿,但是……

白圖現在想要扛守舊士族的壓力,都簡簡單單,有大批的擁躉願意為白學張目,本來就地位不高的匠人,又能造成什麽壓力?

更何況真正頂尖的匠人,大多可都在工部——工部博士,位同楚國官制中的四品官員,甚至幾位在中大型、巨型真氣機,還有其他幾個重要工程上,取得了巨大功勛的工匠,都已經被封侯……

對於這些頂尖工匠來說,地位的提升可不是一星半點,雖然只是沒有封食邑的幾個關內侯,但也已經足夠鼓舞人心……這些人肯定是和楚國一條心的!

而且工坊主們,本身越來越需要有些知識的工匠,令中層工匠們在這方面,也得到了許多實惠。

相比之下,工匠不僅聲音忽略不計,何況工匠本來就是工坊興起後,受益匪淺的群體,不可能大規模的反感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