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故生怖[02](第2/3頁)

中年人感嘆:“這就是我特意來科大一趟的原因。人才發展計劃,落實優惠政策,打下紮實基礎,儲備後備力量。這也是,□□那位的意思。”

潘教授:“明安還年輕,恐怕資歷不夠。”

他擔心中年人過於信任盛明安而將擔子交給他,盛明安太年輕、不夠資歷,沒有經驗,一心沉迷科研,不適合做某個科學大工程的總設計師。

至少現在不適合。

中年人大手一揮:“放心!目前只是一個提案,先讓前人打基礎。不過,”他頓了頓說道:“如果盛明安學成歸國,熬夠資歷,他恐怕會是華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科學大工程總設計師。”

潘教授心驚,中年人的態度幾乎就代表了國務院的態度,上面竟然這麽看好盛明安?!

中年人意有所指:“華國物理科研領域至今沒有出現一位震驚全球的真正的天才。他會成為一個時代標杆。”

說完便留下潘教授在原地驚疑不定,自己走了。

潘教授嘆氣,搖搖頭,想了想他昨天才剛讀完的兩篇論文,忍不住笑了。

“盛明安……”

去年才開始石墨烯制備技術,今年就真被他搞出來了!

回想每次盛明安斬釘截鐵說出他的目標時,他們都覺得不可能完成,可他就是以超高的效率實現了!

“我服了。”

另一邊,盛明安著手準備另一種鐵基超導體的超導實驗,目光灼灼地盯準角分辨光電子能譜裝置的控制系統。

這裝置幾乎占據一個房間,一共三個系統,是超導實驗室裏的科研重器,國內幾大高校實驗室都配置了一台。

據盛明安所知,國家超導實驗室那台性能極佳,他很垂涎。

可惜他的實驗室買不起,也供不起。

鐵基超導體中,βFeSe超導結構最簡單,被認為是研究超導機制最好的材料,盛明安這次換成其他鐵基超導體采集數據。

這很復雜,也很費事,甚至與石墨烯P波超導、超導性沒什麽大關系。

因為盛明安現在沒有頭緒,要麽通過證明石墨烯的P波超導找出其超導性,要麽通過其他方式找出石墨烯的超導性,或者幹脆尋找超導機制——

最後一種說實話,他要是能統一超導機制,頭一年搞出理論,第二年諾獎就會頒給他,用不著等幾十年。

就是沒思路,所以盛明安選擇做冗雜無聊沉悶的實驗收集大量數據,這是他的習慣。

因為靈感通常是在微不足道的瞬間降臨,說不定某個時刻,他忽然就茅塞頓開了呢?

***

石墨烯制備新技術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終於在月底掀起巨大波動,整個材料物理界徹底轟動。

‘石墨烯之父’的安德烈·海姆稱:“石墨烯提前邁入產業化的關鍵期,新材料時代已經降臨。”

這是他接受記者采訪,被問及如何看待日前在PRL發表的兩篇關於石墨烯制備技術的論文,他沉吟一瞬,對著鏡頭說出意味深長的這句話。

然後便是歐洲的石墨烯材料公司因他的發言而關注論文,並在下一位發言人,一名MIT教授在自己的臉書個人賬號寫:“新世紀物理發展進入了一個瓶頸,已有十余年沒有任何有趣的發現,沒有誕生全新的理論,人們邁不出前人劃下的圈。”

“傳統材料物理也面臨著相同的處境,發展到了盡頭,亟需另一種新型材料替代傳統物理材料。”

“過去我們將目光聚焦在納米材料,事實上我們仍然在尋找適合的納米材料。石墨烯是最有力的選手之一,它擁有無與倫比的特殊性,但首先我們對它的探索始終夭折在第一步。”

“可是,我想說的是困境被打破了。”

……緊接著其他相關研究領域裏的物理學家的評價如雨後春筍紛紛冒出,歐美石墨烯材料公司開始關注到盛明安的兩篇論文。

石墨烯技術社區(國內某石墨烯技術論壇)將國外的報道搬運到論壇裏,瞬間為平靜多年的論壇注入一道活力。

駐海外新聞記者留意到這條新聞,予以了一定的重視。

消息真正爆上各大APP頭條的引線卻是一道‘國發’開頭的文件下來,連多等幾個月到明年的兩會提議都來不及似的,趕早定下‘第三代半導體’的大科學工程發展計劃。

將津市作為矽基半導體基地、金陵市作第三代半導體基地,兩市帶頭,向周邊城市輻射向全國,共同開發華國兩代半導體材料發展方針。

該頭條新聞下方附帶一個介紹#第三代半導體#的視頻。

【這麽早就提出第三代半導體?先把國產矽基半導體產業鏈穩定再說,別瞎搞有的沒的。】

【13.5nm光刻機樣機才發布不到一年就開始下一代半導體產業鏈發展了嗎?不要空喊口號。】

【注意審題,是半導體材料,不是半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