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星曉[12] 方案可行。(第3/4頁)

其他造芯項目不得已早就選擇與鴻芯共享核心技術,只有革芯堅持獨立於外。

多重打擊下來,藍河科技研究資金出現短缺,此時又有一個雪上加霜的消息傳來,便是頭頂最大那位boss扛不住燒錢的壓力,決定放棄革芯項目,繼續原來的ic設計。

等於說中斷項目,此前一切努力付諸東流。

陳驚璆不可能同意。

他四處奔走,忙得焦頭爛額,勉強保住項目,可藍河不再撥大量研發資金投入革芯項目。

現在擺面前就兩條路,要麽放棄革芯獨立,並入鴻芯。要麽找到投資,否則放棄革芯。

陳驚璆死死封鎖這消息不讓它走漏半點風聲,只有林成建幾個心腹知道。

盛明安猜出來,問了陳驚璆,得到肯定的回復。

陳驚璆唯獨不會瞞騙盛明安,也知道騙不過,如實說了現在革芯項目面臨的困難。

盛明安問:“研發資金能撐多久?”

陳驚璆:“按照現在的燒錢速度,最多再撐半年。”

盛明安:“我單獨投資這個項目怎麽樣?”

陳驚璆看他:“光源系統項目研發說到底你才是靈魂人物,你其實可以直接去微電子科技或者光電所,他們一定歡迎你而不是陪我陷在革芯這灘爛泥裏。”

盛明安:“革芯如果有人類意識,它會哭的。”

革芯項目積攢了不少突破性的核心技術,只有真正深入這個磅礴項目核心才能發現其價值絕非一句‘爛泥’概括。

盛明安在心裏計算出一個大概的數字:“我的獎金、父母遺產以及專利費用,大概能湊兩三千萬。”

陳驚璆:“全部投進去?”

盛明安:“全部。”

陳驚璆按著太陽穴思索,他全身家當投入革芯時毫不猶豫,輪到盛明安了卻開始雙標,怕他吃虧、怕革芯項目最後原地解散,優柔寡斷至極。

盛明安看不下去,敲桌提醒:“考慮好了就找律師簽一份合同。”

陳驚璆問:“盛明安,你相信革芯?”

倒也不是,至少前世記憶裏,革芯被淹沒在數不盡的造芯項目裏無名無姓。

那他為什麽還留在藍河、還扛起革芯項目這條大船,不假思索投入全副身家投資?

盛明安思索過後,說:“因為你在。”

因為他沒有理由的相信陳驚璆。

他問:“還有問題嗎?”

陳驚璆搖頭,目送盛明安丟下一句‘盡快找律師’就離開的背影,按住激烈跳動的心口,不過一會兒,額頭靠在冰涼的紅木辦公桌喃喃說道:“太犯規了……”

誰說as患者不懂感情的?誰說他們說話奇怪又難聽的?

明明每句話都在不斷撩撥別人將瘋欲狂的理智。

***

盛明安最後還是成了革芯項目的大股東,陳驚璆親自幫看的合同,仔細捉出每一個不利於盛明安的條約,搞得律師差點以為他才是項目股東。

有了這筆資金周轉,足夠陳驚璆騰出時間做其他安排。

藍河科技因此暫時度過一次危機。

五月中旬和七月初,盛明安和陳驚璆回學校參加考試,通過教授們的考驗,在忙碌的學業和科研中結束了大一,正式成為大二老生。

然而盛明安大部分時間還是耗在光刻機恐怖的光源系統研發,輾轉於津市藍河科技研發部、科大同步輻射以及申市光機所這幾個地方。

十月到十二月是國際物理大獎相繼頒發的時間,放在以前,物理學術界看待各類國際大獎時心態平平,因為華國物理學者獲獎幾率約等於零。

華國學者獲獎,意外驚喜。反之,顆粒無收,無驚無喜。

可今年不同。

今年十月五日由瑞典卡羅琳醫院院宣布諾貝爾醫學獎授予華國女藥學家屠女士,此消息第一時間飛回國內,無數國人振奮、歡呼,對華國未來更充滿生機勃勃的希望。

前有莫老獲文學諾獎,後有屠女士獲醫學諾獎,他們是否可以貪心些,展望未來幾年內的華國天降紫薇星,拿下化學和物理這兩枚諾獎?

化學界不知道他們怎麽想的,反正國內物理界都翹首以盼,物理諾獎當然落空,但接下來還有含金量不低的愛因斯坦科學獎,和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沃爾夫物理學獎。

今年華國物理界出了很多優秀的研究成果,其中就屬盛明安的量子糾錯最耀眼。

幾個世界性的學術論壇就愛因斯坦科學獎和沃爾夫物理學獎開了個賭盤,盛明安的量子糾錯也被放進去,得票數不怎麽高,因為對手很強勁。

國內一些媒體見盛明安頗具流量就提前炒作他是沃爾夫物理獎最有力得主。

結果大失所望,盛明安既沒有拿到愛因斯坦科學獎,也無緣沃爾夫物理學獎。

15年的沃爾夫物理學獎名單在16年1月公布,得主是約瑟夫·伊姆裏,因為他是介觀物理學的創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