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風華[12](第2/4頁)

他如此貧瘠,以至於不得不事事斤斤計較、小心算計。

既然是盛明安主動對他伸手說出是朋友的話,他就應該履行承諾,不該還心有顧慮、留存四五分戒備的余地。

而盛明安現在的回應已經足夠陳驚璆心滿意足。

不過他沒能得意太久。

“和朋友打鬧並不會友情破裂,爸爸是對的,他沒有騙我。”盛明安彎著眉眼說。

他的聲線有些清冷,說出來的話語卻處處透著不諳人情世故的天真,只有這個時候才隱約暴露出他是as患者的部分病症。

陳驚璆心想盛明安的家人肯定很愛他,所以他提起父母時,語氣充滿深深的懷念,而這些恰恰都是他永遠理解不了、永遠不可能擁有的血緣親情。

但是無所謂,他沒有過期盼。

他只是喜歡盛明安懷念和關愛親人時的模樣。

“我和我最重要的朋友從來沒有嬉笑打鬧過。”

唯一一次最親密也是最後一次的碰觸是那個人把他拉出火海後,給了備受驚嚇的他一個安撫的擁抱。

陳驚璆臉上的笑立時僵硬,看上去頗為滑稽。

他的眼珠向上翻,像動畫裏的人物那樣緩緩移動,機械而吊詭。

“最重要的……”像舌尖和牙齒冷得相互依偎而勉強擠出來的話:“朋友?”

“啊……”盛明安想起前世的救命恩人,被他視為最重要的朋友,“特別重要。等我找到他,如果他同意,或許我會介紹你們認識。”

那麽尊重他最重要的朋友的樣子很溫柔。

溫柔得無比殘忍。

“我期待……”陳驚璆很快恢復表面的平靜,手背青筋爆起,重復一句:“我很期待……”

原來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重要的。

《光明日報》、《人民日報》、《鳳凰網》等藍v官媒接連報道,不僅電子報,連第二天的紙質報紙都特別加刊報道盛明安。

黨媒尚且如此,其他新媒體、娛樂博主的報道更加誇張,一個個化身uc震驚部小編,恨不能將華國上下五千年的華麗辭藻加諸盛明安身上。

不過人民喜聞樂見。

既德才配位,自無人說三道四。

相關領導們一致認為盛明安的形象適合作新時代青年標杆,因此對官媒吹捧盛明安的報道再支持不過了。

物理學術界不平靜,油管和華國網絡沸騰整晚。

網友們通宵達旦直到第二天破曉,幾個交流平台的網絡流量都還穩定在某個數值沒有降落。

無論是學術造假風波,還是戲劇性般的反轉,抑或盛明安那驚人般的科研成果都能引來一大波討論,話題度始終居高不下。

在這熱度影響下,《華國青年報》通過盛明安就讀高中聯系上他本人,表示希望他能接受面對面采訪。

盛明安不願意,本想拒絕,可沒多久就接到張群芳的來電。

張群芳:“《華國青年報》一定程度代表上面某些人的風向,你上了報就是華國傑出青年,就有一定幾率被列入國家各種人才扶持計劃裏。其實按照你現在的成就,你本來可以申報國家的百人計劃或者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幫助你開展下一個科研項目。”

百人計劃和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都是國家扶持人才的政策,申報條件一個比一個嚴苛,而全國每年申報名單幾十萬,最終只選出一百多人左右。

張群芳原意是為他好,但前提是——

“但是這些計劃都有一個前提,你必須是博士學位。”

沒錯……

所有國家扶持人才計劃最低要求,申報者必須是博士學位或拿到高級工程證書。

盛明安再清楚不過了。

因為他前世申報失敗過一次,原因就是沒有博士學位。後來拿到博士學位,就迅速得到扶持的科研資金。

“百人計劃和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這些就放到後年再去考慮,不過國家自然科學獎卻可以展望。只要你擁有重大科研成果,你就有機會拿到這個獎。一等獎不好拿,你還太年輕,但二等獎是完全有資格的。而《華國青年報》的報道就是一個風向標,也是上面透露出來的一個意思。”

張群芳笑呵呵說:“國家對青年人才都是很關心的嘛。”

盛明安眨著眼睛,有些心動。

國家自然科學獎是華國最高獎項,評審規則及其嚴苛,百人計劃跟這比起來就跟小學入學鬧著玩似的。

一等獎必須做出對華國科技具有重大影響的科研成果,而且必須是國內國外論文首發和獲得科研成果第一人。

每年評審一次,華國頒獎歷史上出現多次空缺,足見有多難拿到。

其次是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相對來說不會太難,但也只是相對一等獎來說。

張群芳對盛明安能拿到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這事兒充滿信心,如果不是年紀太小,憑他完成的一千拍瓦級超短激光脈沖建模裝置說不定能拿下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