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風華[02]

快訊內容:“……其中就濾波技術改進,對比國際經典的戈德斯坦濾波和巴蘭濾波,多項指標指出結論:你改進後的濾波技術遠比其他兩種濾波有效,…是幹涉圖相位解纏算法前濾波的最佳濾波技術。它對我的項目研究成果很有幫助。”

“…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想法,為測量和預防地質災害技術提供了更精確的科學依據。”

“希望有一天我能和An面對面交談。”

“Congratulation!——kazuo ouchi。(祝賀你!——大內和雄。)”

全篇英文書寫的過稿信件,內容主要是通知他過稿、即將刊登,中間截取審稿編輯的評語。

就評語而言,大內和雄對盛明安的研究成果的評價很高。

大內和雄其人,日本國防大學教授,國際IEEE協會會士、國際電磁學院院士,在海洋雷達預防、光學遙感衛星和SAR方面都有顯著成果。

簡而言之,也是雷達領域中大佬級別的人物。

盛明安有些驚訝,IEEE Tase期刊出了名的審稿慢、出刊更慢,沒有一年時間根本不可能刊登出來!

怎麽他才投稿不到一個月就不僅通過、還即將刊登了?

而且審稿編輯居然是雷達領域裏的大佬,這讓他有點受寵若驚。

其實正因審稿和出刊都慢,所以多數水論文混績點的人基本不選擇Tase,死盯著Tase發表的偏重應用的實驗室出成果又不太容易。

再來期刊也需要會費支持和資源傾斜,Tase在Q3區,能分到的資源本來就少。

審稿出刊慢,年輕學者投稿不考慮Tase,刊登的論文減少,影響因子降低,資源和會費削減……惡性循環之下,Tase家於今年開始考慮錄用年輕編輯,因此審稿速度有所提高。

除以上影響出刊速度的因素之外,就是論文本身的質量。

盛明安對他研究成果的價值至今沒有特別清晰的認知,一是雷達領域並非他研究的主要方向,二是重生前領先於這個時代十幾年的科技記憶幹擾了他的判斷。

事實上,他的研究成果技術水平遠超於現有的InSAR毫米形變監測技術軟件!

微訝過後,盛明安想了想就給沈老去個電話,告訴他論文過稿的事。

沈老:“這麽快!”他也很驚訝,不過驚訝很快變成疑問:“小盛,你不高興?”

盛明安:“還好。”

過於平靜,有失朝氣。

沈老在內心評價,轉念一想,性格沉穩,靜得下心搞科研,不是件壞事。

“你接下來怎麽想的?以你的資質,還留在高中純屬浪費時間。對了,”沈老想起什麽,問道:“雷達工程這門課,你學多久了?”

“兩個月左右。”

“我是問你什麽時候入門?”

“兩個月前。”

“……”

“你導師是誰?誰傳授你遙感雷達的知識?”

“吳順軍。Mark A Richards。劉永坦——”

“你等等!我記得這些是雷達成像技術和雷達信號處理等類型書籍的作者。”

“嗯。”

幾秒後,沈老遲疑著說:“你說你是自學雷達工程,兩個月前入門,到現在滿打滿算也就兩個月。是不是?”

盛明安誠實回答:“是的。”

“之前沒有任何基礎?”

“研究過經典物理和電磁學。”

“我捋一捋。”

捋完後,沈老很平靜的說:“我記得你讀高二,現在辦理跳級,準備明年的高考,或者直接保送——放心,我替你爭取一個保送到金都大學的名額。剩下的時間也不用去學校,直接來金都大學旁聽,去我研究所,我親自帶你……”

他摩拳擦掌制定計劃準備好好培養盛明安。

“下個研究方向定下來沒有?沒有的話,考慮稀疏微波成像的研究方向。”

稀疏微波成像是雷達領域前沿研究熱點,原理是將稀疏信號處理理論引入微波成像,兩者結合形成微波成像。

相對於理論比較成熟的InSAR和PAR雷達領域,稀疏微波成像屬於新理論、新體制和新方法。

開荒拓土固然不容易,可收獲斐然。如能得碩果,便是該領域裏的奠基人。無論後來者多出色,他們都繞不過奠基人的理論。

這才是至高無上的榮耀!

而沈老作為華電科十四所首席專家,他開口邀請就說明相關項目開啟,而且很可能是國家863科研計劃裏的項目之一,資金充足、人才充沛。

盛明安若進去,必然署名。

一旦署名就代表他也擁有這一項科研成果,而盛明安才十七歲,他前途耀眼光明得令人眼紅妒忌。

任何一個聰明人都不會拒絕。

但——

盛明安拒絕了。

他說:“我不擅長雷達工程。”

不是裝逼、不是謙虛,他只是陳述事實。

“與其說在雷達工程領域裏擁有天賦,不如說我對電磁學、對物理學更有天賦,也更感興趣。我的征途是凝聚態物理和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