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第2/2頁)

季越訕訕點頭:“哪裏哪裏,小郎君為官家分憂,本官定當竭力配合。”

之後葉安又問道:“聽說縣內物資不夠,那大人可曾想過問本地士紳富商求援。”

提起這個季越就一肚子火,狠狠拍了下椅子,怒道:“怎麽沒有,但那幫老狐狸,平日錢沒少掙,一到關鍵時刻都說自己家裏沒有多余的藥材糧食!等疫情過去,看本官怎麽收拾他們!”

“沒糧?那也成啊。”葉安笑眯眯道:“也不是非要吃的。你比如開布莊的,捐上些粗布棉花,做成防護服和口罩;在比如開酒樓的,提供幾個大廚以及場地,每日給病人們做大鍋飯,還有木材的,多借幾輛馬車……最後,真就是什麽都沒有,家裏出兩下人當志願者也行啊。”

季越等人被葉安這套“榨取最後一絲剩余價值”的理論驚呆了,恍惚間仿佛看到對方背後有條尾巴搖來搖去。

狠狠打了個寒顫,季越不敢再多想,吩咐下去,按照葉安的辦法去做。

剛開始可謂困難重重,首先是富戶,冷不丁聽到捐贈要求,也紛紛被驚到。有的選擇自認倒黴,捏著鼻子紛紛捐錢捐物。有的則十分不服,咬牙反抗,甚至跟縣內衙役們撕扯起來。這個時候就輪到潘元青出手,他的武功別說中牟縣,就是全大宋也是頂尖的存在,慘遭碾壓的富戶們也只能含淚交錢。

當然了,葉安也甚至“打一巴掌給個甜棗”的重要性,暗中聯絡這些年靠著各種新式菜肴混得風生水起的鄧家。經其牽線,跟他們保證,只要疫病好了,他將會領著京城資本帶頭與中牟縣合作。而且還會上表朝廷,爭取獎賞眾人。

商戶們這才點頭,比之前稍微熱心了一些。

剩下的便是患者的工作,也不知從哪兒傳出來的,病人們誤以為縣裏要將他們丟到城外自生自滅,有一些萬念俱灰甚至想要自盡的,當然了,最後被救了回來。許多家庭帶頭圍住了縣衙,打算討個說法。

好在季越平日裏還算是個好官,在百姓中有一定威信。徹底讓群眾放下心的是一批又一批穿著防護服,親切又專業的志願者們。這些人都被葉安培訓了兩三天,對疫病已經有了一定認識,就算心中有恐懼也基本能控制住。

整個棗村內的家具碗筷都被徹底消毒了一遍,環境比擁擠幽暗的醫館要好很多。雖說因為管理嚴格見不到家人,但由於住的舒服,心情也明朗不少。這心情一好,病也容易好,本身這次傷寒也不算太嚴重,住進去僅僅五六天,就有一批症狀減輕的了。

當然了,樂丹與潘元青研制的湯藥也起了很大作用。雖說不是藥到病除,可勝在藥材簡單易得,縣內病患都能服上。

葉安又帶著縣裏人四處敲鑼打鼓科普安全衛生知識,勤洗手勤煮沸消毒,不喝生水。最後甚至請了不少專業人士疏通充滿淤泥的排水溝,保持整潔而幹爽的環境。

好在如今是冬季,古代與現代不同,放到二十一世紀,冬季可能更容易得病。可在還是泥巴地的宋朝,夏天的一場大雨便能滋生無數細菌。

這一套操作下來,縣內染病的明顯少了許多。等一個月之後,隨著棗村最後一個病人痊愈,不管是郎中、志願者、還是普通百姓,紛紛歡呼出聲。

季越感動的熱淚盈眶,“你們,快去買兩節鞭炮放。”接著對葉安深深行了一禮:“小郎君,我替中牟縣人謝謝你。”

葉安搖頭:“有季大人這樣的父母官才是萬民之福,雖說好了,但防護也要繼續。”

季越點頭,如今他是心服口服了。

晚上,在總結了此次經驗後,葉安寫了一封《防疫十則》上表給官家。

當中牟縣疫情已愈的消息傳到京中之時,舉朝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