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2/2頁)

之後還沒等仁宗問出口,便解釋道:“這些是茶。”

仁宗一愣,細細看了看,猶豫道:“是……散茶嗎?”得到答案後一時語塞,他還沒喝過散茶呢。

宋朝主要流行的是團茶,先精選茶葉的茶心處采摘,然後經過浸漬、鍋蒸等工序,再將茶葉研磨成粉,加入龍腦等香料,混合香米熬成的粥,一起揉搓,制成茶餅。喝的時候把茶餅研磨成粉末,再用開水沖泡。

這還只是簡述,實際操作時更加繁復。前幾年名臣蔡襄主持制作的建州小團茶逐漸在京中闖出了名堂,僅僅一塊,便能買到幾十貫。

這般高的價格,老百姓自然是吃不起。比如葉安,也是來的汴梁發達了才頭一次喝到團茶。之前在中牟縣,所有人家喝的都是散茶。可此時的散茶與葉安心中想的又不同,原本以為就是普通茶葉,但宋朝人卻將蒸不碎、拍不爛的茶青和末茶,稱為“散茶”,簡單來說,就是制作團茶剩下來的邊角料,如此一來口感味道自然不會好。

可即使這樣,還是存在造假的現象,大量官茶中摻上其他樹葉來蒸造,只計數量不管質量,葉安曾經喝上過一次,味道奇怪到險些吐出來。

百姓們也都不是傻子,寧可不喝也不花這冤枉錢。官府茶葉難以銷售出去,只能不斷囤積。滿朝文武也想了各種辦法來買,比如把陳茶和新茶強行捆綁,要買只能一起買,弄得怨聲載道。

原本來說茶酒兩樣應該都是稅收大頭,結果此時酒稅占了全國稅收的一半多,茶稅每年只有可憐的幾百萬貫。

葉安想要解決的,也正是這點。

很快,宮人們將東西都準備完,葉安把幾種茶葉分別放入杯子,待沏好後給仁宗看。

“這茶水怎麽……還不同顏色的。”仁宗驚訝。

“工藝不同而已。”葉安覺得沒什麽,現在人們喝的都是綠茶,他記憶中的知識,與匠人反復試驗,分別制出黃茶、黑茶、紅茶等茶葉。

仁宗猶豫了片刻,依次嘗了嘗。

“怎麽樣?”葉安眼睛亮晶晶的,這些都是他的自信之作。

“茶不錯,沏的有問題。”仁宗臉色微妙,有的茶葉放多有的放少,喝起來要麽寡淡要麽苦澀。

葉安:“……”行吧,自己就是俗人一個。

“所以,你是想用這些來取代團茶?”仁宗有些為難,他倒是無所謂,但是此舉一出,朝中一些古板的人定會加以詬病,認為葉安玷汙了茶藝。

“不,”葉安搖頭,他最早只是因為看到了茶農制茶的辛苦。之前也說過,團茶制作工藝及其復雜,中間有任何步驟改變都會前功盡棄,風花雪月的背後是勞民傷財。如今弄出這麽些茶,也只是希望能減輕些負擔。

聽他這麽說,仁宗陷入了沉默,半晌後擡頭笑道:“你做的茶這麽好,我定會不會讓他們浪費,不過之後口碑如何,就要看大家的反應了。”

葉安點點頭,根本就沒放在心上,因為他知道,宋朝是團茶向散茶轉換的重要階段。就算沒有自己,待到南宋末期,散茶也會出現在人們家中。

又過了一段時間,官方果然開始販賣葉安所制的各種散茶,剛開始眾人都沒在意,但沒想到,竟然在民間掀起滔天巨浪。

士大夫們平日喝習慣復雜精致的團茶,自然沒覺得散茶多好。可對於老百姓們來說,不用再喝味道古怪的茶葉末子,還能欣賞到鮮亮的茶湯,最關鍵的是,價格還不貴!簡直是從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之後葉安又趁熱打鐵,尋找出入碧螺春等在宋代還沒什麽名氣的茶,將散茶進一步推廣。

等百官們拿著第一季度榷茶的利潤是時,無不瞠目結舌,光是這幾個月,收益已經趕上之前全年的了。

此時仁宗恍惚間想起葉安那句“千萬貫錢財主意”,才不由感嘆,安哥兒果然是個聚寶盆,說到做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