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風波(第2/5頁)

的確同一IP、導演作品、演員作品、某某公司出品……這些共同特征都可以給電影帶來天然的關注度與票房,畢竟相關作品多少可以為彼此的質量進行背書。

“某某導演最新力作!”、“迪士尼公司今夏佳作!”、“XX影帝主演電影”……

但一個導演,同時上映兩部電影這種事可不常見。

秦硯敢這麽做,首先兩部電影類型本來就不一樣,無論觀眾選擇先看哪一部,都可以給另外一部電影帶來更多的觀眾和關注。

問題是這只是最理想的狀況,一旦其中有任何一部電影口碑不佳,立刻會影響另外一部。

更何況間沒有個一年半載,怎麽可能雕琢出一部好的電影?

而一部電影拍出來,無論是資方還是片方,都希望能夠趕快上映,電影投資帶來的資金流壓力可不小。沒有誰會願意把電影壓在手中,一直不上映。

同時上映兩部電影,都不是爛片的概率微乎其微。

秦硯當初也考慮過很多現實的問題,絕對不是拍了拍腦門就作出的決定。

如果秦硯什麽都不做,直接讓《地球要塞3》和《生於淤泥》同時上映。恐怕立刻就會被別人懷疑,這兩部電影的質量如何,是不是昧著良心在賺錢。

更何況《地球要塞3》有一部分華納的投資,如果秦硯強行壓著《地球要塞3》不上映,華納肯定會使用一些肮臟的手段,來獲取更多的後續利潤。

秦硯當初說服華納,讓華納心甘情願配合秦硯的計劃,可花了不小的的功夫。

除此之外,市場的期待同樣也是秦硯需要解決的問題,秦硯拿出的第一張牌就是康城電影節。

如果有了康城電影節的背書,誰還會認為《生於淤泥》這部電影質量不佳?

至於《地球要塞3》就不用說了,但凡是個有腦子的導演,都不會在這種注定會賺錢的IP電影上弄虛作假。

秦硯一直關注著網上的輿論風向,果然和他所預測的一樣,兩部電影公布同一時間上映後,無數的網友便在網上放下豪言壯語,表明自己在7月15日當天就要看完兩部電影。

而現在他們爭論的焦點,是到底是先看了一部。

“這種時候當然要先去看《地球要塞3》啊,距離《地球要塞2》上映都多久了?快兩年了,這個時候有誰還能忍?

但華國內更多的觀眾則把注意力給放在《生於淤泥》上。

“可是《地球要塞》現在已經沒有謝北楊參演了,你們難道就沒有人想去看謝北楊的表演嗎?這可是康城電影節的影帝,而且還有評審團大獎的證明!”

“雖然我也知道《生於淤泥》拍得很好,但是康城電影節的類型我是真的欣賞不來呀。”

“你們不相信別人,難道還不相信秦硯和謝北楊。”

就在影迷們興致勃勃、議論紛紛的時候,影業公司們的反應卻截然不同。

反映最快的當然是電影發行公司們。

無數公司都渴求成為兩部電影的發行商,然而這一次全球發行公司的大贏家就只有兩個。

一個是這幾年不斷擴張的騰輝影業,依托於實業和地產,騰輝影業除了發行業務還擁有一定數量的實體院線,可以說是迅速崛起的新巨頭。

兩部電影的大陸發行權,秦硯都交給了騰輝影業。

騰輝影業的實力並不是最強的,起碼院線數量就不夠多。但是騰輝卻給了秦硯最優惠的分成與排片率。

這讓其他的院線來找華硯公司談判的時候,氣勢上就弱了一頭。

絕大部分電影上映、拍片的時候,在院線面前都和孫子一樣,求爺爺告奶奶,然而在秦硯面前,這些院線公司卻無可奈何。

因為騰輝打定主意和秦硯站在同一戰線,雖然騰輝的院線占比並不高,但只要劃開這個口子,其他院線公司就沒有辦法壓迫秦硯了。

否則到時候只有騰輝影業上映秦硯的電影,其他院線恐怕會被憤怒的影迷們立刻攻占。

在這兩部電影在國際上的放映權就有一點微妙了,將由華納公司進行代理安排。

除了北美院線由華納公司直接負責外,包括歐洲、太陽國、棒子國、恒河國的院線也需要與華納公司交接。

華納影業,當之無愧最大的贏家。

很多人都很好奇秦硯為什麽會給華硯這麽好的條件。

他們不知道這些都是秦硯當初和華納公司反復爭取後,才簽下的合同。這也是秦硯為了讓華納配合他的計劃,不得已做出的讓步。

其實按照華納公司的想法,他們希望《生於淤泥》能夠早一點確定上映日期,以便於進行宣傳。

當時秦硯找上華納,提出了要一直隱瞞上映日期,然後和《生於淤泥》一同上映的時候,華納公司的反對態度相當明確。

誰都看得出來,秦硯就是想通過《地球要塞》給《生於淤泥》拉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