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爭論(第5/6頁)

那是自豪感,自己國家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曾冠絕世界的繁榮、無數熱血兒郎……

或許平城曾經落魄過,但現在它已經重新登上世界的舞台,正在邀請五湖四海的魔神人去做客。

《劍》所傳達的精神與情緒,孔修明的確感受到了。

但他總覺得哪裏有一點怪怪的,明明每一個元素都是華文化,可又覺得不像是華國電影。

結果就在孔修明繼續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一旁的卡爾瘋狂搖了搖孔修明的肩膀:

“哇!我沒有想到你們華國人也喜歡這樣的宣傳片!這可實在太刺激了,就像在看大片一樣!”

聽到卡爾的話,孔修明所有的疑惑都得到了解答!

風格!

秦硯沒有用華國宣傳片的風格拍攝《劍》,更加傾向於西方的視覺偏好!

他仔細回想,發現在整個視頻的色系、濾鏡、采光,都不是華國宣傳片比較常用的那種手段。

彩飽和度更高、劇情更加沖突、情節喧鬧、服裝道具華麗精致……這和華文化的主流審美明顯是不一樣的。

宣傳片和電影比起來,更像是視覺審美的集中體現,所以在華國播出的宣傳片,一定要迎合華國人的視覺審美。

孔修明也算是對於華國文化有一點點的了解,知道很多導演拍攝華文化宣傳片,都會極力表現“中庸”、“天人”、“大道”、“上善若水”、“大同”等思想與氛圍。

可是在《劍》,基本上沒有使用黑白或者是留白的藝術手法進行表達。

而《劍》的視覺效果更加的激烈,全程都是激烈的對抗,包括背後的歷史變遷也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違和感。

如果說秦硯之前的作品更加考慮整個華國人的觀眾的感受,那麽這一次的《劍》完全就是在討好西方的觀眾。

難怪會有一些不倫不類的感覺。

孔修明不知道為什麽秦硯會有這樣的選擇,這是在這明明是在宣傳華國的奧運會啊,難道不應該體現更多古香古色的感覺嗎?為什麽會如此的激烈?

同時卡爾也發現了孔修明的反常,他知道孔修明很喜歡秦導。

平時他們兩個一起了解這些話題,孔修明的表情都特別的自豪,但為什麽今天自己說起秦導,孔修明的表情會如此的凝重呢?

孔修明突然開口詢問道:

“這個視頻已經發布了多久了?”

卡爾想了想說道:

“嗯,今天早上才發布的,在網上已經開始瘋傳了。而且我看到好多社交媒體,還有包括臉書上的朋友都在推薦秦導的《劍》,現在應該隨處可見了吧。”

“我想查一查,大家對於這一次秦硯宣傳片的評價。”

卡爾滿臉的不以為然,他說:

“拍得這麽好,還有什麽好查的?肯定會特別受歡迎。”

孔修明沒有解釋,他第一時間打開的當然是自己在燈塔國經常所使用的臉書、油管等網站,才發布幾個小時,評論已經上千條。

這已經是當下期待值最高的電影預告片、最精彩的視頻才能擁有的數據。

果然如同卡爾所說,這些網站上面對於《劍》的評價,清一色都是贊美。

“哇,這還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激烈的華國武俠,這種打鬥時代太刺激了。”

“我原本以為華國人都會奇怪的功夫,他們可以能飛檐走壁,他戰鬥也是那種輕飄飄的感覺。這一次看到硬碰硬的刀劍比拼,感覺真的很爽快。”

“我也沒有想到,華國的女人居然這麽強大嗎!她們可以和男人對抗!而且華國的古代的時候,女人可以上戰場嗎?我對於華國和古代女性的了解,僅限於迪士尼拍攝過的動畫片《花木蘭》。”

“對!我相信秦硯肯定是一個女權主義者!”

“不,秦硯肯定一個力量的追求者,這種暴力美學,秦硯實在太厲害了!”

當看到這些評論的時候,孔修明終於知道自己的擔憂從何而來了。

因為《劍》實在太符合西方的審美了,看得出秦硯明顯是在刻意的迎合西方觀眾。

不僅僅是拍攝方式、畫面表現,甚至連“女性士兵”這些元素都有在迎合西方現代社會,從而與華國的真實歷史產生沖突。

其實孔修明到燈塔國讀書後,他越發感受到了不同文化之間的審美差別。

從小接受不同美術的熏陶,公眾對於電影的畫面就有不一樣的傾向。

最簡單的例子,華人喜歡水墨畫,而西方人喜歡油畫。

前者注重線條、濃淡、深淺,而後者注重透視、光線、構圖。

這明顯就是不同的美學追求與標準。

秦硯這一次用西方喜歡的標準進行創作,甚至比《地球要塞》等作品更加偏向西方。

想到這些問題,孔修明越想越頭疼。秦導這是要做什麽?他就不怕被國人批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