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布局(第5/7頁)

秦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先讓《守門人》電影畫面、音樂足夠吸引人,而且無論皮或者餡料,都有一定的普適性。

比如說秦硯就不敢用“基督教”牌的餡料,也不敢用“改革開放”的皮。

而且秦硯給燈塔國所提供的電影版本中,有很多華國電影所沒有的畫面。比如說一些宗教元素的設計,同時他們也沒有一些華國官場鬥爭的片段。

秦硯這麽設計,就是為了讓兩個市場都能夠接受《守門人》。

秦硯可不奢望自己再能夠拍出《古宅》這樣一部同時讓全球電影愛好者都為之瘋狂的電影,那才是不可復制的奇跡。

雖然《守門人》注定了在兩個國家都不能成為最頂尖的電影。

但無論如何秦硯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那就是《守門人》在燈塔國獲得了不錯的票房。

在北美市場票房上升後,秦硯立刻聯系了華影。

畢竟這一次華影是《守門人》的發行商,對於《守門人》的票房,華影比誰都焦急。華影把又立刻上報給有關機構。

現在華國依然處於一種極其需要國際認可的狀態中。

尤其是2004年剛剛爆發了典型性肺炎,讓整個華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又有一定的受損。

各方各面的原因,都讓華國極需建立起華國的文化招牌。

如果不是國家壓力,之前有關機構在《電影拍攝意見》的時候,也不會如此的爽快。

有著有關機構的出面,再加上這件事情就具有宣傳價值,所以《公民日報》這樣的官方媒體,順理成章刊登了對於《守門人》的褒揚報道——

“《守門人》,讓西方世界知道華國的法律正義!”

這也是秦硯會選擇“程序正義”作為創作題材的原因之一。

華國的司法在世界上一直遭受詬病,“華國的司法權力不夠獨立”、“受到行政影響”、“法律落後”、“華國根本沒有法治的土壤”……

秦硯拍攝的《守門人》也是為了打破了這一種陳舊且錯誤的觀念。

《守門人》不僅僅是一部為了賺錢的商業電影,秦硯更希《守門人》能成為一種文化輸出。

為什麽10年之後,有那麽多的華國人會崇拜西方的文化制度?

那就是來源於日常生活中文化影響,比如說電影中西方的腐朽生活,浪漫自由的愛情,英雄色彩的個人主義……

如果想要讓華國的電影真正的在世界上立足,那就一定要讓西方了解和正確認知華國的文化。

而影響最深遠的還是《公民日報》所傳遞出來的價值取向——

“為什麽我們需要程序正義?因為我們始終要限制權力的使用,一旦讓權力擺脫束縛,可能會危及到更多的受害者。”

“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任何一種制度是絕對完美的。”

《公民日報》在2005年是極具有公信力的。

這篇報道出來後,網絡關於《守門人》最後的結局到底是好是壞,也有了蓋棺定論。

之前在網絡上叫囂著《守門人》是垃圾電影的網友們,紛紛感覺到自己被打了臉。為了彌補自己之前的愚蠢,都選擇進入電影院去,看看什麽樣的電影能夠讓燈塔國人民如此吹捧。

不得不承認,對於現在的華國而言,燈塔國依然是文化的風向標。

這是一個沒有辦法回避的現實問題,只要是西方人民喜歡的東西,現在的華國人就會認為它是高級的、正確的。

既然連西方的燈塔國人都認為《守門人》是優秀的電影,國內很多普通人就直接選擇了相信.

再加上有著華國主流媒體的認可,《守門人》的社會評價立刻反轉。

至於華國對於西方的無腦迷信,哪怕是秦硯也暫時想不到解決的方法。而且他也很市儈地運用了這一點。

有了國內國外媒體的背書,觀眾們在看完了《守門人》後,他們會花心思去分析這其中的情節、轉折點、演技……以及每一個人的立場以及最後的結局意義。

秦硯相信,只要國內電影越來越出色,觀眾也會逐漸擁有獨立的電影鑒賞能力。

之前在“怪味豆”上,對於《守門人》最火評論是:

“雖然《守門人》是一部好電影,但是它並沒有讓我爽到。”

而現在“怪味豆”上的最熱門、最受歡迎的評價已經變成了:

“雖然《守門人》不一定能夠帶給我最爽的刺激,但它的確是一部好電影。”

要知道兩天前,“怪味豆”還是對於秦硯《守門人》電影批判最猛烈的陣地。

越來越多的觀眾知道不能再迷信其他電影用戶所給出的評判標準,它們僅僅只是他人主觀意見。

電影還是需要自己去鑒別。

至於之前叫囂的最厲害“怪味豆”用戶紛紛選擇性失憶,對自己之前所發表的評論全然不知,然後立刻刪除了自己的電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