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宣傳(第2/7頁)

或者說:“我設計了一個嫉妒情緒特別中的角色!看到他人擁有自己所沒有擁有的東西,他就會想要摧毀。”

“一定要給這個殺人犯帶上一點迷人的特質,他的殺人不能夠完全是自己的錯誤,而是出生開始,整個社會就一直在歧視他。”

“父母在監獄裏、教養制度不完善、社會觀念的冷暴力……這些導致他走上犯罪的原因。你看這個角色能引發人的同理心嗎?”

又或者:“北楊,你看一看。如果采取傳統的暴力殺人,在懸疑劇中似乎沒那麽吸引人。如果他選用一種更高級的殺人方式,會不會比較有新意?你覺得下毒如何?足夠隱秘、最為理想的犯罪。”

“不行,毒藥殺人太容易瞞天過海了,電影的藝術表現難以體現”。

如果真的有這麽一個朋友,每天找你聊各種各樣的犯罪,多少會讓人感覺到有一點毛骨悚然。

但是謝北楊的反應很奇怪,他完全沒有因為這些問題而害怕,因為他知道秦硯現在全身投入於劇本創作,就像是演員入戲一樣,並不代表秦硯真的有犯罪傾向。

他也沒有變得和秦硯一樣興奮,相比劇本創作,他更喜歡在表演中去創作角色。

不過謝北楊問了一個讓秦硯有些措手不及的問題:

“你現在給我說這些劇情,是不準備讓我參與你下一部電影了嗎?”

秦硯愣住了,他想不通為什麽謝北楊會問自己這個問題。秦硯甚至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有什麽行為讓謝北楊誤解了。

其實這是之前《真相》所留下來遺留問題。

謝北楊也看過當初《真兇》的劇本。而且秦硯也給謝北楊說過:像這種懸疑電影,強調目標嫌疑人的不斷轉換。每一個證據的發現、每一次劇情的反轉,情緒變化都特別大。

如果演員的能力不足在不同階段的情緒間自由轉換,秦硯更加傾向於不告訴演員最後的結局。

然後在不同拍攝階段,告訴演員相應的線索,讓演員把對於劇情的困惑和表演融合在一起。

謝北楊以為秦硯這次的懸疑電影也會這麽做。

而現在秦硯和謝北楊討論劇本,也就代表著謝北楊會知道劇本的所有內容,包括兇手的身份、殺人動機、殺人手法……

如此一來謝北楊便會以旁觀者的身份去審視劇本,沒有辦法表現出角色在破案過程中的困惑。

聽到這聽到謝北楊的擔心,秦硯露直接用手拍了拍謝北楊的腦袋,帶著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的寵溺說道:

“你在想什麽呢?那是因為以你現在的演技不需要再用這些取巧的方式了。”

雖然現在謝北楊的演技還算不上是如火純青,但是只要有秦硯在旁邊指導,給謝北楊講戲,謝北楊已經能夠表現出準確的情緒。

聽到秦硯的誇獎,謝北楊心裏止不住的高興,甚至當天破例允許秦硯熬了一個通宵創作劇本。

當初什麽都不會的謝北楊,如今在同齡人中,演技已經相當成熟了。

不過秦硯現在還在猶豫一件事情,他說:“但還有一件事情得和你商量,這一次的劇本你不一定會演正面角色。”

這也是秦硯最近思考的問題,無論是《古宅》還是《大笑江湖》,謝北楊的角色其實都很正面與陽光。

這些角色和謝北楊生活中的形象也很貼合,因為在劇本創作過程中,秦硯考慮到謝北楊的演技做出的妥協。

好處很明顯,觀眾會因為《古宅》認為謝北楊專情、勇敢,因為《大笑江湖》認為謝北楊單純、善良。

秦硯相信《大笑江湖》上映後,肯定會有更多的觀眾喜歡上謝北楊。謝北楊的銀幕形象太符合公眾預期了,而且屬於男女老少通吃的那種形象。

但一直在類似的角色之中打轉,其實並不利於謝北楊的個人成長。

當這些正面的形象在觀眾心中紮根後,以後謝北楊無論演什麽,都會給人先入為主的印象。

因為是帥哥,小李子一直被認為是沒有演技的花瓶,他花了幾十年的時間來證明自己,中間多少辛苦,誰都無法忽視。

而且一直演類似的角色,也不利於謝北楊的演技提升。等幾年後,謝北楊徹底定型,他想轉型、想突破自己都難。

甚至還會出現所謂的反噬,以後網絡越來越發達之後,謝北楊扮演不符合社會和粉絲預期的形象,很有可能會形成天然的抵制。

作為朋友與知己,秦硯已經在思考要不要給謝北楊安排一個反面角色,讓謝北楊逐漸轉型。

但這也涉及到很現實的問題,這意味著謝北楊必須要讓出主演的位置,甚至有可能連男二都排不上。

在國內拍電影,哪怕是推理懸疑類的電影,絕對主角依然不能是反面角色。

無論角色有多麽復雜、正當的理由,只要殺了人,那就不能洗白。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潛規則與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