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劇本(第5/6頁)

四個人跟小學生似的立刻點頭,生怕秦硯沒有看到自己對於武俠作品的抗拒。

秦硯說道:“我又何嘗不是呢?我對於整個武俠劇情中的角色經歷已經沒有任何的同理心,我甚至不知道我應該為他們的經歷而高興還是難過。哪怕是配角死亡我也沒有任何的情緒變化。”

他們聽到這內心才有一點點的感慨:原來秦硯也是和他們都有一樣的感受啊。原來秦硯也只是一個人,長時間看武俠作品,同樣會審美疲勞。

然而四個人根本還沒來得及開心,秦硯就話鋒一轉:

“所以現在的我們對於武俠劇情已經失去了鑒別能力,我們還得再找人來鑒別。我們的評價標準已經不算數了。”

其實這也是涉及到劇本創作中的一個困境——人類的世界觀、文學素養、藝術偏好,其實都是後天塑造而成的。

比如說一個人長期聽搖滾樂,那他就會覺得古典樂過於沉悶;而長期看古典舞,他只會覺得現代舞過於放浪。

秦硯他們,這一個月接連不斷的觀看各類武俠作品,他們對於武俠作品實在太熟悉了,甚至剛剛看一個開頭,就猜到了結局。

就像是一個經常喝甜點的人,普通的甜度已經難以刺激他們的神經細胞分泌多巴胺。

簡單得說就是——現在秦硯他們認為自己手中的劇本已經足夠搞笑,足夠優秀,但並不意味著市場就會覺得它好看。

每一個導演在評價自己劇本的時候,都會稱之為是一個“內容豐富、情節飽滿”的劇本,但是真正讓觀眾進行評價的時候,絕大部分的劇本會評為“脫離生活,無法帶入感情”。

因為這些編劇、導演一開始就是在胡說八道嗎?不,那是因為他們的口味不能夠代表大部分的觀眾。

華國目前包括未來幾十年的影視編劇大多數單槍匹馬,很多原著改變都是請一個編劇,然後再和原著作者商量。

偶爾也會尊重導演的意見,但演員的意見基本上不會被采納,除非像陳稻明這種演員界內有足夠威望的人才能夠說得上幾句話。

能夠對劇本提出意見的人是誰?

他們都是影視工作者,他們都是物質生活相當富裕的人,和絕大部分的觀眾藝術審美絕不相同,必然會出現審美偏差。

這個問題在西方完整的工業電影體系下,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比如說像西方好萊塢有編劇協會、很多影視公司內部也有編劇部門。

他們在進行劇本創作的時候,並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他們會像秦硯這次組建的團隊一樣,一群人共同創作、互相挑刺,然後一起完善。

至於最後的劇本署名權,則看誰在整個工作之中成果最多。像大名鼎鼎的《星戰》、《冰與火之歌》的編劇,都是從大量同行中殺出重圍,獲得最後的改編權。

在劇本完成後,他們還會組建內部評審,會讓更多的人對劇本進行一個評價,看劇本的結構、節奏、角色是否符合市場需求。

最後對劇本的整體質量進行打分,獲得的分值越高,才越有可能被改編為影視作品搬上大銀幕或者是電視。

這更像是一個現代公司管理體系下的合作小組,聽起來似乎沒有藝術家那種特立獨行與靈感創作,但是好萊塢商業片的成功驗證了這一模式的可行性——相互廝殺、貼合市場。

秦硯現在就特別擔心一件事——他們喜歡的笑點和市場觀眾的笑點不一樣。

做喜劇商業片最擔心的就是做出了一部自己覺得特別搞笑,但是完全沒有辦法讓觀眾感同身受,無法調動觀眾笑點的作品。

可惜的是現在秦硯的公司剛剛成立,不要說成立編輯部門,組織公司內部的評審會,現在連一個專業的編劇、審核員都沒有招到。

聽完秦硯的解釋後,謝北楊立刻意識到編劇的工作還沒有完成,而他們當初則答應秦硯“一定會一起完成的編劇工作”。

於是謝北楊立刻義正言辭地說道:“那還有什麽事情需要我們做的嗎?”

謝北楊這句話一出口,奚芊芊他們眼中就透露出了痛苦的表情。

我親愛的小白羊啊,你怎麽又被無良的秦硯狗賊給騙了呀?他就是要剝奪我們的勞動力啊,你怎麽可以這麽快就背叛了我們無產階級聯盟!

看到謝北楊主動接過自己的話,秦硯露出一個心滿意足的微笑,不愧是自己看好的演員,不錯不錯,甚合我意。

秦硯直接無視掉了奚芊芊他們痛苦的眼神說道:“首先我們得組織另外一批專業的人來對劇本進行評判。”

這句話就代表著又有人要遭殃了。但是劇本事關重大,秦硯不可能找自己信不過的人來進行評價。

於是秦硯便找來了自己的7個室友,對他們進行了一個劇本評價的培訓會,然後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