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寒假(三合一)(第6/7頁)

《大腕》,導演馮曉剛。

秦硯也愣了一下,他沒有想到謝北楊居然會選擇它。

說實話,《大碗》的海報在這幾部電影之中絕對屬於最差勁的一部。

土黃色的背景,磚瓦房瓦房,四個人站在一起,鮮紅的字體寫著“big shot’s funeral”,讓人一頭霧水。

這也不怪馮曉剛,也不怪《大碗》這一部電影,只不過華國的海電影海報水平真的有待提高。

秦硯還記得他,曾經有看到過有人把獎電影海報的所有金鴨獎的海報做了一個整理,那個審美真的是叫人嘆服。

華國人對於紅色文字就有著天然的愛好,越大、越紅、越粗的字體貼在海報之上越搶眼。再加上這些年對於西方文化的崇拜,如果海報上沒有英文,那就是不夠國際化,不夠時髦。

這才弄出了這樣一張海報,只不過是時代的局限罷了。

但秦硯相信謝北楊,絕對不是因為這一些搶眼的字體而決定《大腕》。

“你怎麽想看《大碗》呢?”

“因為我之前看過幾部馮曉剛導演的電影,我覺得還挺不錯的。”

看得出來,謝北楊的確對於電影已經有了涉獵,馮曉剛如今才剛剛在華語影壇嶄露頭角,鮮有人知。尤其是大學生群體之中,更不是時下追捧的大導演。

其實《大腕》一直是秦硯心中馮曉剛的代表作之一,哪怕後來人們市場對於《大腕》的評價普遍不高,斬獲的票房也不如之後《手機》等的幾部作品的票房高。

曾經有人這樣評價過大腕,說馮曉剛在《大腕》之前的作品都是加長版的小品,整個內容的核心故事就是為了讓觀眾笑達到喜劇的效果而已;而馮曉剛在《大腕》之後的作品全部都是縮減版的電視劇,把電視劇那一套敘事轉折的結構用到了電影之中。

而唯獨只有《大腕》才是馮曉剛自己藝術和審美真正的表達。

秦硯點了點頭說道:“那好我們就看大碗吧。”

秦硯直接排隊去買電影票,這一次他和謝北楊之間沒有因為買票這件事情糾結。

因為剛才在來的路上,而秦硯就已經和謝北楊商量過,說今天是他請謝北楊出來玩,所以說費用由他負責。

謝北楊當然沒有同意,兩個人一路上都在討論這個問題。

其實上輩子的秦硯長期生活在西方,對於華國的人情世故並不是那麽的習慣,一向奉行AA制。

不過上輩子,他後10多年一直觀察華國的社會問題,這輩子他從小就出生在華國的社會底層,所以說他知道這種“推讓”其實是華國維系人際交往的一種必要手段。

華國人其實是害羞的,他們喜歡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對方對於自己的重要性。

而且兩個心中也有一絲自己都不曾察覺的心意,那就是他不想和對方AA,不想把兩個人之間的關系弄得如此生分。

不過兩個人最後總算是達成了一個協議,那就是一個人負責買電影票,而另一個人負責買爆米花。

沒一會兒就輪到秦硯買票,秦硯對著服務員說道:“給我兩張3:10的《大腕》。”

服務員坐在售票室內,面前擺放著幾個盒子,每一個盒子中都有不同的電影票以及場次書畫報。

現在電腦和打印機都屬於昂貴的設備,都是電影院一大早就準備好的全部場次電影票,然後根據顧客的需求,將打印好的電影票交給顧客。

每天電影全部放完之後,再由電影院進行票房的統計。

看到古早的票房統計方式,秦硯臉上還露出了一絲懷念。

或許這種方式的確不夠先進也不夠便捷,甚至可以說是繁瑣,但畢竟這是華國電影發展的一部分。

而現在的他就像是一個歷史的見證者、親歷者,當然會感覺到特別的開心。

但是秦硯得開心,僅僅只持續了幾十秒而已。

因為他發現售票員從眼前的電影票盒子之中抽出了兩張《什麽愛情□□》電影的電影票,然後在電影票背面的空白處寫上“大腕,3點20”。

見多識廣的秦硯,當然知道售票員在做什麽,他根本沒有等售票員把票拿給他,他就直接對售票員說道:

“我要的是《大腕》的電影票,不要給我其他的電影票。”

眼前的售票員絲毫沒有被拆穿後的尷尬,反而理直氣壯說道:

“這就是《大腕》的電影票,你一個小屁孩你懂什麽?你拿著電影票去找工作人員,他就會讓你進去。”

秦硯光是聽到這句話,就已經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憤怒,要知道他當時被曹校長為難的時候,都沒有過如此的憤怒,他實在沒有辦法接受眼前的行為。

就在秦硯差點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準備開口反駁的時候,一旁的謝北楊出現,她拉了拉秦硯的衣袖說道:“怎麽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