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漫山樹(第2/3頁)

姜恒笑了起來,說:“還沒打下來呢。”

項余說:“應當快了,但保護你的那個刺客,我卻不見影子,是界圭嗎?”

“也許其他的事,把他絆住了罷。”姜恒輕輕地說。

話音剛落,太子安麾下的首席謀士羋羅快步前來,說道:“姜大人,項將軍。”

姜恒擡眼,見羋羅臉上帶著喜色,問:“戰事有進展?”

“也算有進展。”羋羅把信放在案上,說,“汁琮出關了,帶著他的所有部隊,以汁綾為前鋒,開始攻打梁國國都,安陽。”

姜恒心道終於來了,汁琮不會放任這個機會白白錯過。

羋羅笑道:“現在梁國南北兩面受敵,招架不住了。”

姜恒見羋羅滿臉興奮,只“嗯”了聲。羋羅說:“太子殿下讓我第一時間來回報您,照水局勢穩了,我先告退,東宮還在商議設郡。”

羋羅走後,項余說:“你似乎不太高興。”

“因為汁琮與我哥不一樣,”姜恒想了想,說,“國君的功業下,俱是百姓的白骨,當然高興不起來。”

事實上就連耿曙出征一事,姜恒也從未覺得是好事,只是別無選擇。

“天底下不是我殺了你,就是你殺了我。”項余揚眉,眼神卻很溫柔,“不想被殺,就要學會殺人,你師父沒有教過你麽?”

“教過。”姜恒笑了笑,說,“但天性使然,學不會。”

然而有什麽辦法呢?梁軍照樣沖進洛陽,大殺四方,連天子也敢拖下王座;鄭軍攻破落雁時,從未有過手下留情。大爭之世,王道式微,唯殺戮以平神州。

“不想這個了,”姜恒說,“能做的事都做了,等待結果罷。”

四月初五,梁國南照水

、北安陽同時告急,被郢、雍二國圍攻,代國遲遲按兵不動,鄭國則以最快的速度調集兵馬,率軍出崤關來援。這一仗從郢啟動,郢地派出了他們近乎所有的精銳,緊接著卷入了另三國兵馬,引發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混戰。

雍參戰六萬人,梁國全境兵馬共十萬,郢水軍八萬,耿曙所率領的王軍近三萬人,鄭軍八萬,共計三十五萬之數。

這規模堪比七年前洛陽一戰,而這次將勢必徹底打破勢力的平衡,將天下帶入一個百年來前所未有的全新局面。

這僵持上百年、大爭之世最後的總決戰,將隨著照水城陷落而拉開帷幕。

四月初六清晨,成千上萬的滾木沿著賓河順流而下,在河道彎口先是沖上岸,郢國水軍推動滾木,嵩縣騎兵則策馬以粗索從兩側拖動滾木。

滾木接二連三,轟然撞上了城墻,引起照水城守軍的慌張,在城墻朝高處射箭,郢軍與王軍卻躲在滾木的屏障後,在滾木撞上去後一觸即走。

起初守軍以為敵軍要使用撞木破墻,城墻卻堅不可摧,根本不懼這區區撞擊。

足足一整天時間,滾木越來越多,及至黃昏時,城墻下已堆積了四十萬棵大樹。

入夜前,耿曙一身武鎧,駐馬城外,稍稍推起頭盔,現出明亮清澈的雙目。

“點火。”耿曙說,不知為何,卻想起了項余說過的話——玩火是不好的,玩火容易自焚。

我就是喜歡玩火。耿曙如是想。

耿曙率先拉開長弓,一枚火箭引領千萬火箭,飛向城墻前的斷木,斷木被拖出河道時,已澆滿了火油,此時箭矢如流星般飛至,頓時在城墻下燃起了熊熊大火。

春末東南風狂盛,火焰頓時席卷了整個城墻,守城士兵大聲叫喊,慌張退走。火舌沿著城墻燒來,卻被那高墻阻住,城中靠近西面的百姓遷離,各自心驚膽戰地看著宏大的城墻。

照水城主親自前來,檢視。

“那是近二十年才建的!”城主乃是梁國貴族,名喚遲晝,昔年死在耿淵劍下的遲延訇是他伯父,如今聽到耿淵之子來攻城,只恨不能親身上陣,一報當年之辱。

奈何敵軍勢大,遲晝只得蟄伏等待機會,守住照水,拖住敵軍,等待鄭軍解去王都之危後,梁國主力再南下救援,他們報仇的機會就到了。

“不用害怕!”遲晝眼望天際,說,“會下雨的!一場雨下下來!他們就沒有辦法了!”

火勢雖猛,卻不能持久,哪怕將附近山上所有的樹全部砍下來,也無法燒死城裏的百姓,遲晝怕的只是城南的水軍,那才是主力。

他索性不再管耿曙帶的騎兵,反正燒起來的城墻一片滾燙,既不能上人,更不能搭雲梯,他只要抽調兵力,將城南的水道守好便萬事大吉。

遲晝冷笑一聲:“年輕軍神?不過區區本事而已。”

大火燒了足足一天一夜,賓河上遊則早已被截斷,從山腰瀑布以下,山澗中成為了一個巨大的蓄水湖,被斷木所阻,水位越漫越高,隨時有崩湖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