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武陵侯(第2/3頁)

耿曙眯起眼,打量項余。項余擺弄兩下手裏劍鞘,隨口道:“刺客前赴後繼,殺又殺不完,還不知道他們躲在什麽地方,確實心煩。”

“到哪裏都會有的,”姜恒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是了。”

項余看著姜恒,無視了一旁的耿曙,目光中若有深意,最後道:“前路兇險,萬請珍重,姜大人。”

姜恒笑道:“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後會有期。”

耿曙與太子安作了一個約定,他將調動軍隊,替郢國充當前鋒,在聯會召開之前,攻下梁地的照水城,這處正是姜恒離山時,第一個到訪的大城市。

而作為交換,太子安則答應,保留嵩縣天子封地的自治權,不對其作任何幹涉,只要定時朝郢王納一定的歲貢就行,歲貢可以用玉礦或原石支付。

這麽一來,耿曙便保全了自己的封地,他可以將嵩縣這塊飛地,當作五國勢力狹縫內的一個國中之國,與姜恒暫時居住。

當然,按質子之約,姜恒於戰後還須回郢地一段時間,這主要是郢王的要求,其後就隨便他了。

這次軍事行動,雍國完全不知情,也即意味著耿曙將對汁琮發出明目張膽的挑釁,動用郢國軍隊,幫郢國打仗,且完全不知會,必將引起朝野的震動與猜測。

但耿曙不在乎,他現在除了姜恒,已不再相信任何人,他必須利用其手裏所有的力量,來確保兩人的安全。

至於雍國下一步會說什麽、做什麽,屆時再說,必要的時候,耿曙甚至可以背叛雍,轉投任何一國。

本來汁琮無論做什麽,耿曙都不會背叛他,但他眼下舉動,已經徹底觸犯了耿曙的原則。

“如果復國,”姜恒調侃道,“你就是國君了。”

“你才是國君。”耿曙說,“你想當國君麽?我看還是請界圭回來當國君罷,你可不能太忙。”

姜恒笑了起來,不過說說而已,越人早已像歷史的塵埃,散沒在了故紙之中,他們不再有自己的土地,成為了五國的百姓。過去的事就是過去了,再苟延殘喘,置曾經的族人於殺戮之中,只為放不下一個“國”的概念,於心何忍?

“不想當,”姜恒說,“半點也不想當。”

耿曙“嗯”了聲,兩人回到嵩縣,嵩縣四季更叠,這已經是姜恒第四次回來了,春夏秋冬,當真各有美景。

宋鄒一如既往,親自來迎,時間在這裏仿佛沒有造成任何的變化。

宋鄒看著兩人,感慨萬千,最後說:“武陵侯,姜大人,兩位回來了。”

宋鄒改換了稱呼,姜恒懷疑他一定打聽到什麽了。

“準備糧草,”耿曙朝宋鄒說,“傳喚各級將領,三月初三發兵往照水城外,與郢軍會合。”

宋鄒點頭,姜恒回到自己家裏,終於松了口氣,不必再像在江州一般顧忌形象,可以橫躺,可以側躺,可以穿著單衣長褲四處走動,吃飯也不用正襟危坐,先謝國君賞飯了。

姜恒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澡,耿曙這次沒有回避,脫得赤條條的,到府後溫泉去泡澡。

“你的話越來越少,”姜恒看著耿曙說道,“心事也越來越多。”

耿曙回過神,說:“我在想發兵的細節,沒有心事。”

姜恒笑道:“我總覺得你越來越像一個人,你知道是誰嗎?”

耿曙揚眉現出詢問神色:“爹嗎?”

“不,”姜恒說,“我又沒見過他,像趙竭將軍。”

耿曙:“我又不是啞巴。”

姜恒笑道:“你的神態有時讓我覺得有點像,別老皺著眉頭。”說著,姜恒伸出手,舒展耿曙英挺漂亮的眉毛。

耿曙笑了起來,說:“過來,讓我抱著你。”

姜恒便躺在耿曙懷裏,兩人坐在溫池內,看著春日裏晴朗的天空。

“趙將軍見王的時候,”耿曙忽然自言自語,說,“一定也有許多話說的,只是對著外人不想說而已。”

“他其實會說話?”姜恒驚訝了,他確實從未見趙竭開口。

“不會。”耿曙說,“但我知道,他心裏一定有許多話。”

耿曙確實漸漸地理解了趙竭,理解他為何總是一副凝重神情,當年他在人生成長中最重要的階段裏,見得最多的武人,就是趙竭。而他們如今的處境,竟是驚人地相似。趙竭將姬珣視為性命般珍惜,就像他對姜恒一般。

天子與上將軍在這大爭之世是孤獨的,他們只有彼此;一如當下的姜恒與他,也是孤獨的。

“恒兒。”耿曙說。

“嗯?”姜恒枕在耿曙的鎖骨前,也在出神。

“我說……別鬧。”耿曙抓住姜恒的手,姜恒每次看他嚴肅的模樣,總忍不住想擺弄他,而耿曙唯一的弱點就只有那裏,姜恒一碰,耿曙就會大窘。

耿曙抓住姜恒的腳踝,姜恒大喊,險些摔進池裏喝一口水,耿曙又把他拉起來,匆匆穿上浴袍,臉色已通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