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容身處(第2/3頁)

“只有一個解釋。”姜恒想了想,最後道,“算了,不說了。”

耿曙揚眉,詢問地看著他。

姜恒說:“有機會,再親口問他罷,這件事,其實我也不確定。”

耿曙沉默不語,姜恒則隱隱約約想到了那個理由,如果沒有他,耿曙的忠誠將全無保留地獻給汁家,獻給汁琮與太子瀧父子,他會像他們的父親一般,為雍王室付出一生。

但姜恒一旦回來了,事情就變得不一樣了,為了保證他親手培養的義子始終朝太子效忠,他姜恒必須死。

可他還是太急了,為什麽這麽急?姜恒總覺得這底下還有什麽原因。

“你還要見他?”耿曙問。

“有你在,”姜恒說,“我怕什麽?”

同時,姜恒又想起了另一個人——界圭!

界圭那夜的行徑毫無征兆,且不合常理,但現在想來,姜恒卻終於恍然大悟,界圭為什麽要帶他走,當時並無任何威脅。而界圭一定是清楚的,想殺他的人是汁琮!

耿曙對此無法回答,與整個雍國對抗,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能力,刺客的武藝再強,也敵不過萬軍圍攻,人總有力竭之時,否則昭夫人當年也不會死。

縱然如此,耿曙仍然認真點頭——那是他的承諾。

“嗯,”耿曙說,“我可以,也願意。”

姜恒說:“界圭一定知道內情。”

“你要回去問他嗎?”耿曙有點不安地說,眼神中帶著愧疚。

姜恒卻沒有多想,猶豫片刻,說:“我在想,咱們以後怎麽辦。”

耿曙說:“我正想去解決這件事。”

說著,他又慢慢地穿過回廊,走向禦花園,同時示意不必扶他。

“怎麽解決?”姜恒已習慣了,很長一段時間裏,他與耿曙只要談及未來,拿主意的就是他,他負責決定他們所有的未來,而耿曙從來也是聽他的。

然而從離開落雁城那天起,他便漸漸地發現,耿曙似乎變了,他開始擔當這個下決定的角色,強勢地決定他們的命運。

他們仿佛已不再像從前,什麽事耿曙都在等他提出解決辦法。

“恒兒,”耿曙說,“聽我的。”

“我聽你的。”姜恒笑了起來,看著耿曙的身形,那一刻他覺得耿曙一如既往,永遠都是可以依靠的,他是他的兄長,也是他的全部。

耿曙慢慢地走過花園,身材挺直,就像從未受過傷,聲音很平穩,姜恒敏銳地感覺到,他不想讓任何人知道自己的傷。

太子安正在書殿內與兩名幕僚議事,看見耿曙帶頭走進,忽然擡頭。

“聽說兩位逮到了刺客,”太子安正要起身,說,“不知情況如何,項將軍正在追捕余黨……”

“太子。”耿曙說。

耿曙背著手,猶如在雍國時,恢復了他武將出身的王子風度,太子安馬上就明白過來,他不想再隱瞞身份了。

“淼殿下決定了?”太子安說。

耿曙沒有看姜恒,說道:“決定了,去準備你的軍隊,三月初三後,我為你帶兵出征。”

耿曙放出海東青,通知嵩縣,全軍進入戰時狀態;太子安則親自在朝中說服官員與他的父親,準備在聯會之前一舉拿下梁國南方的大片土地。

“哦?”郢王熊耒練完了姜恒所授第一階段的“神功”,近日裏簡直精神百倍,說,“子淼願意幫咱們打仗?這倒是很稀罕,他要什麽條件?”

太子安朝父親說:“因為姜大人是他的弟弟,在江州得咱們照拂。郢雍又有兄弟之盟,乃是人之常情。”

姜恒與耿曙正坐在一旁聽著,“子淼”就在當場,太子安也不說破,又道:“咱們需要準備八萬兵馬,與他會合,由駐紮在嵩縣的雍軍為本國打前鋒。”

姜恒道:“屆時我也將前往嵩縣,呃……我與聶海,我會充當我哥的參軍,陪他出征照水。”

“這怎麽行!”郢王頓時色變,說,“萬萬使不得!本來就有刺客來刺殺你,你若有個三長兩短,本王又要去找誰?”

姜恒一時竟是無從分辨,熊耒是真的惦記著“神功”的後續,還是想把他扣下來當人質。

“光靠我哥不行。”姜恒說。

“嗯,”耿曙在一旁淡定道,一手有意無意按在烈光劍上,“光靠他哥不行,還必須有我們倆。”

姜恒示意耿曙別鬧,他懷疑熊耒早就看出耿曙身份了。

熊耒:“這……”

“父王,”太子安說,“姜大人很喜歡咱們郢國。”

“我們一定會平安無事回來的。”姜恒如是說,個中利害關系,他相信熊耒心裏最清楚:耿曙為什麽要替郢國打仗?緣因狡兔三窟,汁琮既然要殺他,他們就無法在雍國再待下去了,必須找到新的容身之所。

大爭之世,各國王族公卿流浪避難乃是常態,姜恒相信汁琮此舉,未必太子瀧就贊成,甚至王族與朝廷多半對此毫不知情——等到汁琮死了,他倆大可以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