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古椿樹(第2/3頁)

“不見嫂子,”姜恒說,“怎麽也不帶著出門?”

項余答道:“他們出城踏青去了。”

耿曙打了個呵欠,望著遠處的巨樹,忽想起往事,說:“那就是‘椿’?”

姜恒也聽說過這棵巨樹,說:“多少年了?”

“不清楚。”項余仍在憂慮,心事重重,說,“傳說郢國沒有人,知道這棵樹的歲數。”

“上古有大椿者……”姜恒朝耿曙說。

“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耿曙當然記得,當年在潯東練劍時,他便聽姜恒誦讀過這一段,椿就像預兆著人間的枯榮興衰一般,維系著南方大地的血脈。

“你覺得會是誰?”項余朝耿曙說,“憑直覺說說。”

耿曙依舊答道:“不知道,屍體被你帶走了,我還以為你會給我一個答案。”

項余說:“沒有任何蛛絲馬跡,我們只能查到是一名習武之人,甚至沒有交過手,連門派也無從知曉。”

姜恒說:“什麽地方的人,總能看出來點端倪罷?”

“像鄭人,又像梁人。”項余皺眉道,“面部有風霜痕跡,皮膚幹燥,平日裏像是在過苦日子。”

項余靜了一會兒,又說:“那夜還有一名刺客,替你們補上了一劍。”

“對。”耿曙淡淡道。

姜恒沒有看見最後趕來的界圭,睜眼時只見一道人影。他問耿曙,耿曙告訴他了,卻讓他誰也不要說。

“據說他戴著一副銀面具?”項余疑惑道。

耿曙點了點頭,項余又道:“是雍國派來暗中保護你們的罷?”

耿曙正思考是否回答他時,姜恒卻覺得在這個問題上不能瞞他,畢竟別人將身家性命都押上去了。

“實不相瞞,”姜恒說,“那是我在雍國的朋友。只是不知為什麽,會千裏迢迢,跟來了郢地。”

“或許是得到了消息。”這與項余的推測一致,說道,“既然是雍國來保護你們的,刺客就理應不會是雍人所派。”

“那倒不見得。”耿曙隨口道。

這話剛出口,耿曙馬上就知道不該說,與項余臉色同時一變。

姜恒卻覺得十分好笑,說:“朝廷還有誰想殺我不成?”

耿曙現出不自然的表情,說:“你推行變法,得罪的人太多了,我又怎麽知道?”

這時候,太子安摒開群臣,朝他們走了過來,姜恒與項余正要起身行禮,耿曙卻依舊坐著,太子安忙示意剛坐好,不用起來了。

太子安一來,氣氛便嚴肅了許多。

“姜太史。”太子安忽然道。

“是,殿下。”姜恒依舊是那無所謂的模樣,反正天塌下來也有耿曙擋著,他是真的不怎麽覺得自己魚在砧板,命在頃刻。

太子安一改先前倨傲態度,親切笑道:“我得與你確認一件事,你總不會覺得刺客是我派的,對不對?”

姜恒哈哈大笑,說:“怎麽可能?殿下真要這麽作想,也不會讓我……也不會讓聶海為您帶兵打仗了。”

姜恒注意到項余在身邊,畢竟耿曙的身份還是“聶海”,這事大家不說破,哪怕項余心中猜到,也不便明說。

“不會是你,”耿曙說,“殺我們對你有什麽好處?”

太子安說:“那麽能不能請教姜太史,初來那夜……您朝我父王聊了些什麽?”

姜恒馬上感覺到,事情也許沒有這麽簡單,熊耒一定強橫介入了,說不定還責備了太子一番。

項余於是識趣起身,借故回避。耿曙倒很清楚王室的相處,說道:“怎麽?你爹罵你了?”

太子安無可奈何,嘆了口氣,說:“父王勒令我,一定要在一個月內,找出兇手。畢竟……姜太史對他來說,很重要。”

姜恒頓時就猜到了一個可怕的念頭,這兩父子之間,正在互相猜忌,結合今天祭祀看見的場面,郢王說不定正懷疑親兒子不想讓他長生不老,而下手殺他的引路人。

“也沒什麽,”姜恒說,“討論了一點……關於如何延年益壽的養生之事。”

太子安幾乎是馬上就懂了,打量姜恒良久,點了點頭,大家都是聰明人,太子安立刻改了話頭,說:“殿……聶小哥,那件事,您考慮得如何了?”

太子安所言,自然是出兵伐梁,郢國朝雍要來嵩縣這塊地,熊耒盯上玉衡山的礦,太子安需要的卻是駐紮其上的兩萬雍軍,這將是他不小的助力。

“遲些給你答復。”耿曙說,“這才幾天,急什麽?我點頭,你現在就能發兵?”

太子安希望能在春季出兵,他現在迫切地要建立軍功,以鞏固繼承人的地位,眼下郢王對他的態度不冷不熱,外加又來了另一個麻煩。雖然他也不大相信世上真有什麽長生不死的仙術,可是萬一呢?

萬一他父親永遠也不會死,那麽最後死的一定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