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臨別曲(第2/3頁)

水峻神秘兮兮,朝山澤眨眼,意思是你看,我說得對吧?山澤卻露出責備的眼神,讓水峻規矩點,不要拿他倆亂開玩笑,畢竟別人是親兄弟,與少年郎之間的親昵不一樣,傳出去對名聲不好。

姜恒沒有看到,說:“南方啊,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好,中原大大小小的戰亂,已經持續很多年了,當然,也有很美的地方,嵩縣就是。”

“我的封地,”耿曙說,“我是武陵侯。”

“嗯,”姜恒朝他們說,“武陵,就在琴川邊上。”

“琴?”孟和問。

山澤解釋道:“玉衡山下,有五道河流,就像琴弦,所以叫琴川。”

孟和點了點頭,做了個“彈琴”的動作。山澤說:“我是很想去洛陽看看的,聽說那裏是天下的中心,神州的知識與書本,詩、書、禮、樂,俱在王都,猶如天上的宮闕。”

“已經被燒了。”姜恒說,“眼下保留得最好的,在梁國安陽。”

山澤嘆道:“太可惜了。”

山澤從小便讀漢人書,對中原自當十分向往,姜恒便道:“等雍軍入關,你可以來中原看看。”

山澤說:“我從小就想遊歷神州。”

“有機會的。”姜恒說。

水峻說:“你會帶我去麽?姜恒還沒走呢,你倒是想走了。”

山澤笑了起來,攬著水峻肩膀,也不避人,在他耳畔親了下,說:“自然一起,到哪兒都行。”

“哎——”眾人實在受不了他倆。

“我也想去,”孟和朝姜恒說,“明年我去看你。”

耿曙對孟和總抱著一點警惕,但他與他的兄長,風戎大王子朝洛文乃是生死之交,倒不怎麽討厭孟和,兄弟倆長得太像了。

“你呢?”孟和朝郎煌問。

姜恒心裏有點不舍,雖然與他們相處的時間不長,彼此卻一起戰鬥過,同生共死的情誼,自當不一樣:“我們可以在嵩縣見面,如果有機會的話。”

“再說罷,”郎煌說,“我對中原沒什麽興趣,去逛逛是可以的。”

一時眾人靜了,一同望向遠方,從這裏看不見長城,太遠了,也看不見玉璧關,卻看得見那隔開中原大地與北方雍國的、連綿不絕的山。

“不過我也聽過,”郎煌說,“那是很美的地方。”

“天下處處都很美,”姜恒說,“你喜歡一個地方,是因為這裏有對你而言,重要的人。”

大家想了想,紛紛點頭,耿曙卻知道,姜恒那話的本意——他接受了雍,始終是因為他。這個原因,從來沒有過改變。

他摟緊了姜恒,夕陽漸漸沉下去,孟和說:“聽說你會彈琴,姜恒,彈琴給我聽。”

姜恒哭笑不得:“我不會。”

山澤正色道:“你爹生前琴藝是天下第一,你不會?騙誰?”

界圭說:“我去找琴,他會,我聽他彈過。”

姜恒:“你什麽時候聽到的?”

“潼關!”界圭眨眼間已下了城墻,“半夜——!”

姜恒與耿曙對視一眼,耿曙點了點頭,示意彈吧,他也想聽。

郎煌看著界圭的背影,若有所思,耿曙不禁望向郎煌,郎煌卻若無其事,收回視線,打量姜恒,眼裏帶著笑意,取出他的雲霄笛。

“我給你吹雲霄。”郎煌說。

不多時,界圭回來了,拿著姜恒收在宮中的那琴,還帶了幾壇酒。姜恒打趣道:“你們要趁著今天不禁酒,把一年裏的份全喝了嗎?”

界圭說:“不知為什麽,今天特別想喝。”

回來後,郎煌又朝界圭特地多看了兩眼。

姜恒說:“好罷,奏一曲琴,權當為同生共死的袍澤們送行。”

“我不聽哀樂,”孟和說,“送過他們了。”

“要的,我還沒送過他們呢。”姜恒接過界圭遞來的琴,調整姿勢,耿曙便自覺側過膝,架在城墻上,膝頭供姜恒枕琴。

隨即,孟和讓眾人稍等,躍下城墻去,回轉時也帶來一件樂器,卻是一把小小的胡琴,猶如琵琶般,手指輕彈,發出清脆聲響。

姜恒有點驚訝,孟和居然還會彈奏樂器?

“快收起來!”郎煌正在調音,說,“這又不是賽馬大會,沒人聽你彈棉花。”

眾人哄笑,孟和卻倔強地要與姜恒和音。山澤與水峻則各拿出一個陶塤,一黑一白。

姜恒笑了笑,沉吟片刻,耿曙卻騰出一手,擱在琴上,替他按弦。

姜恒行雲流水般連彈,所奏卻是鏗鏘有力的《小雅·常棣》。

“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姜恒低聲唱道。

耿曙卻接過了歌謠,引吭道:“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歌聲一起,塤、雲霄、胡琴三器應和,樂聲頓時激昂澎湃起來。

“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耿曙看著姜恒,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