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盲眼藥(第2/3頁)

孫英說:“這就是今日咱們需要討論的,屆時汁琮會如何問、該如何回答、何時分他心神、何時動手、所拋出的,當是什麽樣的誘餌,都須先行確定下來,拿個主意。”

姜恒點了點頭,孫英又道:“你會奏琴麽?”

太子靈搬來琴,姜恒已目不能視,太子靈便牽著他的手,讓他按在琴上。姜恒輕輕撥弄數下琴弦,答道:“在師門時,跟著師父學過。”

“很好。”太子靈答道,“繞指柔可先行抹上見血封喉的劇毒,藏在琴下,或卷在腕中。”

孫英想了想,說:“若能找到耿淵當年的黑劍,這樁行刺就更有把握。”

公孫武收拾過藥箱,朝太子靈道:“在下便先告退了。”

太子靈與孫英稍躬身送走公孫武,公孫武臨走前,又朝姜恒說:“哪怕有人親自解開這黑布查驗,公子的目盲亦能瞞過,只需要記得這段日子裏,切勿流淚,否則容易傷到雙眼。”

片刻後,姜恒又說:“故人之子,猶如其父雙目失明,眼不能視,屆時汁琮為表親密,將上前,親手解開我的蒙眼黑布,看見我這雙眼睛,將自責萬分。我再驟然出手殺他,一劍了結其性命。”

殿內寂靜,落針可聞。

“正是如此。”太子靈說,“仰仗先生了,出劍之後的事,便著落在我們身上,孫英將以生命作賭注,來護佑先生的安全。”

秋末,嵩縣下起了第一場雪。

寒鋒自南向北,覆蓋了神州大地,到得中原腹地以南、玉衡山下的嵩縣之時,已化作半雨半雪,南方的這股濕冷較之北面寒風呼號、鵝毛大雪過境更甚,從盔甲外無孔不入地往裏鉆。

耿曙進入琴川平原後,第一眼看見的,赫然是背靠玉衡山、面朝琴江的嵩縣縣城。

玉衡山西接代國,南鄰琴江,東面中原,古稱“武陵”桃源,確實是千年來兵家必爭之地,也正因兵家必爭,梁、郢、代三大國,遲遲不願出手,恐怕引來他國敵對。

最終這座七萬戶的小城,依舊保存著它的獨立地位。嵩縣縣令名為天子指派,實則由城中百姓選出。當然,晉天子已在五年前駕崩,天下再無帝君,而嵩縣被吞並的這一天,終將到來。

嵩地已經有將近二十年未經戰事,最近一次,乃是二十年前,梁、郢的琴江之戰。二十年來,嵩縣居民無心戰爭,在一方小天地中安居樂業。五道支流蜿蜒而過的琴江平原布設下不少崗哨與箭樓,倚地利抵擋住郢國的水軍,玉衡山則為此地阻斷了代國的兵馬。

梁國自大將軍重聞死後,已無心擴展疆域。

於是這塊最後的天子封地,成為了真正的世外桃源。

只是這一寧靜,終於還是被不請自來的侵略者所打破。

嵩縣縣令意外地沒有絲毫抵抗,大開四面城門,迎接雍軍入城接管。

耿曙一路南下,與梁國的邊境軍隊幾次交戰,梁軍實力早已不似當年,甫一交鋒便作鳥獸散,雍軍則不費吹灰之力,便控制住了從洛陽到嵩縣的古道。

耿曙騎著汁琮予他的戰馬“白夜金光”,傲然屹立於嵩縣城主府外。

“奉天子遺命,”耿曙出示腰牌,沉聲道,“前來接管嵩縣。”

嵩縣縣令乃是一名四十余歲的中年人,名喚宋鄒,頗有大晉遺風,客客氣氣道:“恭迎騎都尉。”

此計是太子瀧所出,要強取豪奪,總歸得有個緣由,而耿曙曾在洛陽任騎都尉,就是最好的理由。

朝中的猜測是,宋鄒應當不至於這麽不識好歹,畢竟嵩縣向來只關心自己老百姓性命,不管他人死活,連洛陽淪陷,嵩縣都未曾出兵勤王,雍國只要不在城中殺人,何樂而不為?

但出發之前,太子瀧再三提醒耿曙——事情並沒有這麽簡單,雍國將嵩縣置於勢力範圍,也即意味著,嵩縣也許將在不久的以後,迎來新的戰火。而宋鄒能讓方圓不足四百裏的小縣城,多年裏與三個虎視眈眈的大國相安無事,必然藝高人膽大。

“進入嵩縣後,須得一切萬分謹慎,”臨別前,太子瀧為兄長穿戴鎧甲,認真道,“不要擾民,不要換地方官,更不要胡亂殺人。”

“知道了。”耿曙沒好氣地答道。

果然一如太子瀧所料,耿曙沒有遭受任何阻力,便順理成章地進駐城內,城主府已打掃幹凈,尊他為“大晉騎都尉”,縣令則自覺地搬了出來。

嵩縣百姓不僅沒有絲毫抵觸,反而夾道歡迎耿曙的進城。雍軍頓時面面相覷,看著眼前的老百姓,產生了自己是來解萬民於倒懸的錯覺。

“汁將軍,請。”宋鄒客客氣氣,循晉制,以天子使臣視察地方的禮數,將耿曙請進了城主府,說道,“若將軍不嫌棄,這些日子裏,便請在嵩縣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