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三人言(第2/3頁)

“接下來,”姜恒卻還不死心,“五國就此成為四國,一場狂風驟雨中,鄭、雍二國得以坐大。但我打賭,雍國絕無能力治理他們的新領地,塞外與塞內,是兩個地方。他們將面臨兩個選擇,一:將梁人大批撤出關外,帶到雍都落雁。二:將塞外之民帶到關內,兩族融合。”

“無論哪一個選擇,”姜恒注視在一旁踱步的太子靈,解釋道,“安陽都不會永遠屬於雍,鄭梁接壤,煽動起一場叛亂,輕而易舉。雍人所思所想,就像天真不經世事的小孩,屆時殿下可以將梁人門客派回,讓他們到安陽去做官,讓他們煽動梁人,設法復國。”

“我辦不到。”太子靈甚至沒有聽完姜恒的話,就說,“乘人之危,與虎狼勾結,此非王道。”

孫英得到了意料中的回答,撐著膝蓋起身,答道:“既是如此,殿下也大可不必擔憂,哪怕我們按兵不動,那叫什麽汁淼的小子,也絕不會到崤山前來。”

“如此,”姜恒認真道,“還有第二條路走。殿下,若不願與汁琮結盟,就要趁此次出關,將他留在關內,讓他再也不能回到雍都。”

說著,姜恒做了個“殺”的動作,朝太子靈揚眉:“汁淼也好,汁琮也罷,必須設法除掉,否則一旦被他吞並嵩縣,坐視他蠶食整個梁國,是唯一的結果。”

太子靈打量姜恒,說:“羅先生,這正是我此來之意,還記得一月前,我所求之事麽?”

孫英嘆了口氣,姜恒眉眼稍稍一擡,不解地看著太子靈。

太子靈低聲說:“此計乃是孫先生最先提出,您是否願意,為我刺殺汁琮?這辦法,又是否可行?”

姜恒:“……”

姜恒萬萬沒想到,太子靈的計策竟如此直接,亦如此簡單。

孫英說:“此計並非異想天開,羅先生,你也知道,北方以昔年汁瑯、汁琮為首,太子瀧雖是汁系王族嫡子,卻終究根基不穩。”

“知道。”姜恒渡過了最開始時的震驚之後,馬上就平靜地接受了這一計劃,仿佛在談論其他人的事一般,“塞外各族情勢極度復雜,風戎、林胡、氐三族,占去了雍人中的六成。汁琮一死,太子瀧無力凝聚全國,各族便會馬上宣告分立,回到故鄉。甚至與雍人有著深仇大恨的各族,將借機推翻汁系王室。”

“唔,”孫英說,“這麽一來,雍國威脅,便不攻自破。”

“不失為一個辦法。”姜恒說,“但以我之能,要行刺汁琮,恐怕……不容易辦到。”

太子靈說:“來前我與孫先生特地商議過,羅先生提出的結盟計劃,反而讓接下來所做之事,有了希望,咱們先來計議一番。”

說著,太子靈起身,走到門口,瞥見外頭守著的侍衛,吩咐道:“到院外去,別讓任何人進來。”

侍衛點頭離開,太子靈親自關上了門。

是夜,太子靈與孫英離去後,姜恒取出那柄卷曲的長劍,沉吟不語。

劍身稍稍一抖,便猶如水波般,蕩漾在房中,劍風所過之處,帷幕飛舞,被無情的勁風劃斷。

這遠遠超出了姜恒的預料,他原以為,自己應當是太子靈身邊,得其信任的謀士,不想卻成為了他的秘密刺客。

當真有股荒唐之感,孫英為他出的主意?姜恒想起羅宣曾經說過的,天下五大刺客:耿淵也即他的父親、項州、界圭、羅宣與那神秘客。

孫英會是神秘客麽?姜恒今日聽太子靈詳細談論刺殺的細節時,不禁感覺到,子承父業當真被冥冥中命運所注定。哪怕自己所專研並非武藝,亦脫不開這刺客的命數。

翌日,太子靈又親自前來,這次帶了另一名武人。只見那武人身著錦袍,容貌英氣,身材筆挺。

“他叫趙起,”太子靈說,“是我母舅家的遠親,母後過世,他便在王陵為她守靈,如今我將他派予你,你可隨意差遣他。趙起,你侍奉羅公子,須得一如侍奉我。”

姜恒正想說不必,但見太子靈執意,也不便辜負了他的一番好意。

太子靈側身一瞥趙起,趙起便朝姜恒單膝跪地,行了一個朝王室效忠之禮。姜恒既已答應了太子靈的刺殺計劃,按禮便是國士。

雖然他並不想以這樣的方式,為鄭國效力。但這一切就像脫韁的馬兒,絲毫沒有商量的余地,仿佛將他裹挾上了戰車,一路轟轟烈烈,沖向玉璧關前的汁琮。

“這些日子裏,”太子靈說,“還請先生不必分心,孫英會安排好一應事宜。”

“殿下。”姜恒忽然道。

太子靈朝姜恒揚眉,姜恒本想說,以我所學,你讓我去當刺客,實在是浪費了。但最後他什麽也沒有說,只是笑了笑,擺擺手,沒有再說下去。

太子靈與孫英的計劃,是繼承了“羅恒”前半步設想。令車倥秘密發兵崤山,截斷“汁淼”後路,將其後趕來的汁琮留在玉璧關,再親率麾下謀士,前往與汁琮談判,一議瓜分梁國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