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玄武堂(第2/3頁)

姜恒一怔,繼而明白到,太子靈果然是有條件的,安頓百姓,充軍徭役,雖說為鄭國增添了人口,但朝廷的肉食者們根本不在乎。老百姓就像田裏的麥子,時候到了自然會長出來,割不完,也燒不盡,區區幾場戰爭算得上什麽?

太子靈接受姜恒的建議,同樣頂著極大的壓力,他一定也有條件,現在,這個條件來了。

“何事?”姜恒瀟灑一笑道,“請但言不妨。”

太子靈想了想,嘆了口氣,姜恒便看出來了,索性道:“殿下自己也沒想好?”

太子靈欣然道:“不錯,正是如此,待我再想想罷。”

姜恒說:“我欠您一個情,等您吩咐罷了。”

此刻,一名武將進了殿內,朝太子靈稍一行禮,目光卻落在了姜恒身上。

“這位是龍於大將軍,”太子靈轉過話頭,朝姜恒介紹道,“我鄭國上將軍。”

姜恒入座,稍稍躬身。龍於道:“越人龍氏。小朋友來自何方?”

姜恒一笑,答道:“我是江州人。”

龍於看著姜恒身畔所佩的卷劍,打趣道:“哦?所以郢王找了幾十年的繞指柔,就在自己國都裏麽?想來郢王如此醉心於搜集神兵利器,若知道在你身上,一定不會讓你帶到北邊來。”

姜恒:“!!!”

龍於沒有再多嘴,點出神兵來歷後,便只淡淡一笑。

早在海閣時,姜恒便大致知道,一路上又陸陸續續聽聞了不少——鄭國朝廷,如今以未來的帝君太子靈為首,頹老的鄭王,在五年前已近乎不問政事。如今朝中軍權,掌握在上將軍龍於手中。相權,則由封晗把持。

最慶幸的是,將、相二人,都真心誠意地擁戴太子靈,在這點上,朝廷不會有黨爭的危險,這也是姜恒選擇太子靈的原因之一,畢竟經年累月的內耗,對一個國家而言就像毒瘤,頃刻間就會拖垮國力。

“小先生願意在濟州盤桓一段時日麽?”太子靈漫不經心問道。

“看情況罷。”姜恒也隨意笑答道,“殿下這裏人才濟濟一堂,章、封、龍、田四家,坐滿了青年才俊,又有吳越等地異士,在下就怕幫不上什麽忙。”

太子靈笑道:“小先生說笑話了,人才永遠不嫌多。”

姜恒謙虛地說:“晚輩只有一個好處,年輕,年輕人比不上老人,卻也精神些,幫著幹點力氣活,總是可以的。”

鄭國朝野派系,大多以朝中根深蒂固的士大夫為基礎,朝野中滿是老人,而眾多老者,又與洛陽日暮西山的光景截然不同。

他們野心勃勃,把持朝政,一言不合便稱病罷朝。鄭王四十年前奪位成功,在座的老者們,俱是當初扶持新王上位的大功臣,就怕太子靈誰也管不住。

就連他身邊的貴族子弟,亦是封家、田家等士族遴選入朝的年輕人。太子靈就連開城收留難民一事,俱難以推動,一旦硬下心腸,強行推進,便將遭到朝廷群臣的圍攻。

幸虧他還是竭力平衡了朝野的局勢,小心翼翼,推動著鄭國國力的崛起。

太子靈接手朝政後,計劃通過充足的時間,來慢慢削弱士大夫們的權力,把他們一個個換下去。

於是他需要新鮮的血液,而面前不請自來的這人,仿佛比他更了解鄭國。

這是令太子靈極為詫異的一點,就像天底下憑空出現了一名謀士,且目的相當明確——他確實是為了自己而來的,顯然來之前,還做足了功課。

離開姜恒落腳之處,太子靈與龍於在寢殿內面對彼此。

“他的劍上,有一個銘文,來自滄山玄武堂。”

武將龍於站在投入日光的窗格前,望向鄭宮外晦暗的天光。

“第一眼看見他時,”太子靈喃喃道,“看那神態極似刺客,說不出來為什麽,我總覺得,該當是這個人了,沒有人比他更合適。”

“他應當是鬼師偃的徒弟。”龍於轉頭,朝太子靈說,“若學到鬼先生的功夫,確實非常合適。”

“誰?”太子靈顯然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

龍於又說:“十七年前,我在越地機緣巧合,見過鬼先生一面,蒙他指點三招。此生武藝,俱因此而來。”

太子靈眼中現出詫異神色,擡眼看著龍於。龍於思考良久,而後道:“不知道殿下是否聽說過滄山與海閣。”

“沒有。”太子靈幹脆利落地答道。

“殿下可還記得公子州?”龍於又說,“他就是鬼先生的棄徒。”

太子靈想起了那蒙面客。

“自當記得,”太子靈說,“五年前,洛陽城外,前來行刺我的殺手。那天我便說,如果這殺手在我麾下,此計又何愁不售?”

龍於說:“公子州雖然技藝高超,卻不合適。讓他去扮,也扮不像,何況年紀也大,汁琮不會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