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太史官(第2/3頁)

“當太史當久了,”耿曙夜裏給姜恒鋪床,姜恒穿著薄薄的裏衣襯褲,耿曙依舊打了赤膊,“你也會舍不得走的。”

姜恒笑呵呵地說:“可是在這兒一輩子,也沒有什麽不好,是麽?”

耿曙一想也是,較之他們曾經的生活,洛陽已似在桃源一般。

“我就可惜了,你讀這許多書,”耿曙又說,“留在這兒,用不上。”

姜恒朝榻裏讓了讓,耿曙換過了篾席,夏夜十分涼爽。

“什麽才算用得上?”姜恒說。

耿曙:“飽讀書劄,才盡所用,封侯拜相,書上不都這麽說的麽?”

姜恒說:“當太史啊!這還不算封侯拜相嗎?”

耿曙倏然被堵住了,這麽一想,好像也是,已經當上大官兒了,還能怎麽樣?

姜恒說:“何況,不去封侯拜相,就白費了麽?我倒是覺得,讀書不必總想著有用。大爭之世,功利橫行,為什麽人人都要一樣?”

“是是是,”耿曙答道,“你說的對,你說的都對。”

姜恒笑了起來,他倆都長大了不少,挨在一起睡覺,尤其夏天已有些熱了,但他依舊喜歡挨著耿曙,哪怕耿曙容易出汗。耿曙也不在乎,從背後把姜恒摟著,一如以往,將他抱在懷中,正如他還在七歲那年時。

翌日,姜恒便接替了太史的職位,趙竭給他安排了一張矮案,讓他坐在姬珣身後,一杆羊毫筆,一卷絲帛,開始記錄朝中一應事宜。

同時,朝中官員開始稱他為“姜大人”。

姜恒忽然就成為了晉廷最小的官員,也是史上最年輕的官員,更是史上坐上這個位置,最小的官員——六卿之一,竟是一個十一歲的小孩兒?!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但姜恒絲毫不覺得自己年歲小有什麽問題,反而聚精會神,他坐在天子身後時,眾人都覺得甚有趣。

他在絲帛上寫滿了蠅頭小字,密密麻麻,無非是洛陽的收成、四時氣候、各諸侯國大小事務,有時天子還會接見各地來訪的使臣。說是使臣,無非都是經商之人,三不五時帶來簡單的禮物,天子便大方地招待他們一頓吃的,再吩咐趙竭派手下士兵,送他們上路。

姜恒做這活兒,能領到每月五石的俸祿與三斤肉,頓時兄弟倆便寬裕了不少。每月足足五百斤糧食,根本吃不完,折算成晉錢也是一大筆,姜恒便讓耿曙不要再去打赤膊當木工了,在家歇著就行。

耿曙汗流浹背地做一整天,才得半個錢,姜恒每天上朝不過一個時辰,就能得四個錢。

“食肉者鄙。”耿曙不無妒忌地說。

姜恒哈哈笑,說:“天底下,二十四時節氣,什麽時候開耕,什麽時候收種,發生了什麽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都是天子的責任,朝廷拿這點錢怎麽啦?”

耿曙也不掙紮了,拿著姜恒的錢,出去采買吃的,姜恒既在朝中任職,便不再依客卿之禮,不能與姬珣一起吃了,須得自己將口糧送到禦廚,侍人再做好飯為他們送來。

幾個月後,姜恒與耿曙便攢下了不少錢,而耿曙閑著無事,不知道哪一天起,也加入了趙竭手下的侍衛們,先是跟隨侍衛練武,再被自然而然地排上了班,守在上朝時天子廷外。

“你怎麽來了?”姜恒意外道。

“我不知道。”耿曙也是一臉茫然,說,“熊雷給我一塊腰牌,你看?”說著他朝姜恒出示自己“聶海”的木牌,又讓他看自己的破舊侍衛服,顯然是臨時找出來給他換上的。

接著耿曙就莫名其妙地被叫去正殿值勤,成為了一名禦林軍侍衛。

侍衛每月得一石俸祿,雖不及姜恒,卻也足夠貼補生計有余。這麽一來,兄弟倆不必贍養家小,反而比許多官員富裕更多了。

而漸漸地,侍衛們都認識了耿曙,大多數人都喜歡姜恒與耿曙兄弟倆,原因無他,少年人秉性純凈,沒有心計與城府,總會招人喜愛。

耿曙不必終日值班,趙竭仿佛知道他們心事,給耿曙所排無非姜恒在朝之時,姜恒上朝,耿曙便去站著守衛,姜恒下朝,耿曙便與他一起回寢殿。閑時,姜恒讀史、耿曙讀兵書,兩人有時還會換著讀,姜恒發現耿曙讀兵書亦頗有天賦,諸子百家,他專挑行軍布陣之類的讀,除此之外其他興趣欠奉,居然讀得比自己還快,不到一年時間,已快將王室內的兵、墨兩家藏書讀完了。

王都不過八百禦林軍,更無大戰,沒有軍隊讓耿曙試手,不免技癢。於是耿曙又不知從哪兒找來了一個沙盤,拉著姜恒陪他,猶如下棋般我攻你守,有來有往,撒豆成兵地練習布陣。

“不玩了不玩了!”姜恒大鬧,每次都輸給耿曙,耿曙倒是樂呵,與姜恒“打仗”的時光是他最開心的時候,萬事皆可讓,只有這點不能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