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星玉玨(第2/3頁)

“王,您認識我們的爹麽?”姜恒問。

“不,”姬珣答道,“不認識,不過耳聞他的大名,心生仰慕。”

耿曙有點失望,但姜恒卻品出了別的味道。

“趙將軍說,你持有這枚流落人間的玉玦。”姬珣傷感一笑,說,“這麽說來,傳聞是真的,另一塊,自然也在汁氏的手裏了。”

“汁氏?”姜恒一時沒想起是誰。

“是,”耿曙說,“汁瑯將這一半,親手贈予我們的爹。”

姜恒這才想起,汁氏是雍國王族,而汁瑯,則是現任雍王汁琮的兄長。自古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汁瑯繼位十載後,因病而薨,汁琮接管了雍國。

“這玉玦,以前是哪裏來的?”姜恒問道。

耿曙坐回姜恒身邊,就像趙竭守著姬珣一般,守著姜恒。

殿內沉寂了很久很久,末了,姬珣開口,輕輕地說:“是我的。”

姜恒:“……”

“一金、二玉,三劍四神座,五國六鐘,七嶽八川,九鼎鎮天下。”姬珣淡淡道,“很久很久以前的歌謠了,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看見星玉。”

“那是什麽?”姜恒好奇地問。

“一金,傳國金璽。二玉,陰陽星玉玨。三劍,乃是烈光劍、天月劍、黑劍。”姬珣淡淡道,“四神座,為守護人間的四神。六鐘為先王賜予五國諸侯,以及留在天下王都的六口古鐘。”

“七嶽八川我知道,”姜恒道,“乃是神州大地的七座崇山峻嶺,以及八條大江大河。”

“九鼎就在宗廟內。”姬珣又說,“你們這塊星玉,即是二玦中的一塊。”

耿曙似乎早就料到,問:“現在還你?”

“不用了,”姬珣笑道,“既然早已易主,交由你保管也無妨。”說著,他緩慢起身,走到黒簾一側的陽光下,輕輕嘆了口氣,說:“說是我的,也不對,應當說,古星玉玨,六百年前歸屬於姬家。”

“幾易其主,也並非就是姬家之物。”姬珣又看耿曙,說,“此玉乃陰玦,是與陽玦相生相合之玉,尚有一塊陽玦,也許在汁琮手中。持有陰陽二玦者,須得上承天命,守護人間大地,就像這傳國玉璽一般。我只聽太傅說過世間有此玉,尚未見過。百年前,汁贏北伐時帶走了它,那時我還沒有出生。”

姜恒明白了,這是人間的傳承象征,難怪趙竭會特別注意到。

“但趙將軍在家中傳書上,見過圖樣。”姬珣說,“若星玉在我手裏,自當將陰玦予他。不過天下之大,古往今來眾多生死浮沉,氣運所至,王道所依,又何必拘泥於兩塊玉?”

“是。”這句話,姜恒真心贊同。

“等你娘歸來的這段時日,你可在宮中自行讀書習武。趙將軍說,聶海你是習武的好料子,”姬珣又笑了笑,說,“可惜太傅前些日子就老了,宮內無人能教導你們。我又諸事纏身,無暇他顧,不若每日午後……”

“我認識字的,”姜恒忙道,“在家裏便有讀書。”

耿曙說:“我也識得。”

“那麽正好,”姬珣說,“不用我親自教了,宮中藏書,你們都可自行取閱。”

姬珣似乎有點累了,姜恒與耿曙便自覺告退。

“原來是這樣,”姜恒恍然大悟,說,“所以你是保護天子的人啊。”

耿曙尚未想清楚,姜恒卻已聽出來了——耿曙持有陰玦,趙竭把這塊玉留給了他,是不是想教導他,讓他負起守衛王都的職責?

但耿曙對此卻明顯興趣欠奉,說道:“天子與我沒關系,對我而言,唯一重要的是你。”

兩人互相看看,耿曙晾起衣服,今天打掃收拾的年輕侍衛沒有來,姜恒便抱了不少書卷過來看,耿曙則開始獨自清掃殿內。

“這書……”姜恒喃喃道。

“怎麽?”耿曙問。

“和我以前讀的都不一樣。”姜恒發現了,洛陽的藏書雖有不少諸子百家之學,更多的,卻是歷任太史留下的劄記,從姬氏一統天下伊始,歷任諸侯分封、大小戰事、外交兵略與民生,哪怕宮闈爭鬥、弑父殺兄……

……人間王朝的血淚,世上百態,盡在此中,觸目驚心,一行行的字,仿佛全是血。

“怎麽不一樣了?”耿曙又問。

姜恒答道:“沒……沒什麽。”他翻開了一卷“梁記”,查看梁國往事,梁國得封四百三十二年,歷來繼位史便是一場活生生的殺戮史。

這是姜恒以往從來沒接觸到的,為了權勢,竟有這麽多赤裸裸的惡,對他造成了太大的沖擊。

他翻開另一本宮中書劄,又看了一會兒,便停下來,走到耿曙身邊,耿曙正在洗屏風,姜恒沉默看了一會兒,也蹲下陪耿曙一起幹活。

“不讀了?”耿曙問。

姜恒沒說話,耿曙也不催他,給他一塊布,兩人便開始擦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