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一個13分(第4/6頁)

兩分鐘的時間轉瞬即逝。

黃可可他們的節目到了尾聲。

全程urban。

沒有讓人突然尖叫起來的組合技,和breaking炸場。

從頭到尾的舞蹈,讓觀眾和裁判都可以安靜地欣賞,感受舞者所舞出的,從壓抑到掙紮,再到解脫、升華的畫面。

其實挺高端的。

杜燁覺得黃可可真的在《街酷》節目裏學到了很多。

她用作品講故事的能力真的強了很多。

尤其是鄧曉丹,對這類作品非常買賬。

全程鄧曉丹都忘記熱身,從頭看到尾,最後激動地鼓掌。

然後對巫一俊說:“這個舞很好看啊,我們什麽時候也編一個。”

巫一俊淡淡地說:“還行吧。”

這就是這類舞的一個弊端。

青春類,自我掙紮,藝術性更濃的舞蹈,針對的是從17歲到22歲左右,還在讀書,還沒面對社會這個大染缸,還保留絕對天真,探索自我這個年齡段的觀眾。

什麽?

鄧曉丹已經23歲,已經超了嗎?

不。

這家夥晚熟。

鄧曉丹有著自己的一份天真,他還在探索自我的過程,所以能夠被這個舞蹈打動。

實際上,低於17歲,會看不懂這個舞蹈,不知道這群舞者究竟想要表達什麽。

而高於22歲,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甚至有些已經初步接觸社會,便很清楚,在成年之後,無論你怎麽去自我掙紮是沒有用的,這世上沒有唾手可得的ceo,沒有從天而降的白馬王子,生活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放棄曾經天真的幻想,最後融入這個世界,成為庸庸碌碌的一員。

這個舞就像杜燁曾經跳過的《海大你好》,《小醜》的性質一樣。

喜歡的就很喜歡,不喜歡的表示特別矯情。

就是那麽一回事。

該說是黃可可放棄拿冠軍了呢。

還是特別想要用作品說話,展現內心呢。

杜燁不知道。

只是擡頭看著裁判給出的分數。

12.12分。

一個肯定拿不到冠軍的分數。

但又不算太低的分數。

該說裁判還是認可這個舞蹈風格的吧。

只是又很難get到他們的點,所以最後從客觀角度給出的一個分數。

跳完舞的黃可可松了一口氣,下台的時候臉上笑容燦爛。

看著準備去往樓梯邊等待的杜燁等人,挨個給了一個擁抱,送上祝福。

“蛋哥加油。”

“盛隊加油。”

“杜燁加油。”

“藍老師加油。”

“弟弟加油。”

挨個送上祝福,黃可可回到備賽區沒有走,她還要等待最後的結果。

杜燁等人此時已經站在了舞台的側面。

半決賽排名第三的隊伍上場。

劉晴此時已經帶著國家齊舞隊的隊員上了舞台。

十個人兩排展開,輕而易舉的就將舞台填滿了。

從剛剛起,還緊繃的臉上,此刻在舞台燈光的照射下,卻笑容滿面,笑開一口牙齒。

再看她們身上穿的衣服。

女孩子身上是顏色鮮亮的小t恤,配上一條短裙,梳得整齊、高高的馬尾辮,看她們的笑容,如果再配上拉花,就可以去當拉拉隊了。

而男生則是統一的朱紅色t恤,陪著黑色的訓練褲,站在舞台上身材筆挺,笑容燦爛。

杜燁眉梢揚了揚,又忍不住去看了一眼裁判席上的尼克。

這還真是一個正確的打開方式啊。

別的裁判姑且不說,常駐“boty”的尼克裁判,是肯定認可這個風格的。

具體是什麽風格呢?

就見舞台上劉晴等人在一陣音樂裏自帶的口哨聲中,跳起了有著明顯拉拉隊風格的舞蹈。

笑容燦爛。

動作起伏較大,而且會有很多托舉動作。

隊形不斷變換,時而展開,時而合攏,下一秒就有隊員會被高高舉起來,然後翻身跳下去。

整個舞蹈充滿了正能量,歡欣鼓舞的風格,舞台畫面幹凈,明亮。

對。

這就是“boty”賽場的主旋律。

而國家街舞隊在成立後,主要征戰目標也是“boty”,對於那個賽場的主要旋律,裁判們的喜好,不會沒有研究過。

“boty”這個賽場,與米國文化有著很強的重疊性。

他們的常駐裁判至少有四位來自米國。

所以主流審美,會更喜歡這種青春律動,健康明亮的風格。

也就是這個原因,所以杜燁並沒有覺得尼克在海選的時候給了他們低分有什麽問題。

因為《海怪》真的是一個比較黑暗,比較喪的一個作品,屬於團隊的調節作品,所以才會放在海選裏表演。

但尼克卻看著劉晴他們的舞蹈,認同地點著頭,跟著音樂節奏小小的搖擺。

毫無疑問,劉晴團隊的舞蹈,至少是已經征服了這位裁判。

青春不僅僅只有自我的掙紮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