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在娛樂圈變強(二十三)(第2/5頁)

沈默言換上了古代朝臣的官服,樣式看著繁瑣厚重可又時刻透露著莊嚴,原本的短發也變成了長發,幾簇黑發披散在肩頭被劇組的化妝師給攏了起來,然後束起。

在場沒有一個人看過沈默言穿古裝的樣子,在他們的印象中對他最深刻的印象應該就是在那部電視劇裏,他穿著寬松的白襯衫手裏卻沾著受害者的血的模樣。

演員第一部 成名的戲很容易讓人對他產生固有印象,這種固有印象很容易打破也很不容易打破,要麽能完美飾演好每一個角色讓人看到的第一眼就不會再聯想起之前的形象,要麽演員本身就適合每一個角色。

沈默言兩者皆有,臉長得好看就能駕馭任何一種發型著裝,而經過了那麽長時間的訓練,他早就能輕易的管理自己的表情動作,等他換完衣服走出來的時候,甚至讓人覺得拿鏡頭對著他都顯得突兀。

他就真的像是那個朝代的人,行為之舉間都帶著那個時代獨有的味道,旁人看了只覺得這身真適合他,可導演看的角度就不一樣了。

這部電影的導演名叫劉文濤,業界都知道他脾氣古怪,對拍片的要求極為高的同時,他還偏偏特別喜歡用新人,雖然大部分新人的水平達不到他的預期效果,但是在他手裏出了頭平步青雲的新人卻也不少。

沒人知道劉導是怎麽看人的,那是因為他們看演員的角度不一樣,大部分導演選演員不是看名氣就是看演技,但是劉導不太一樣,他喜歡看細節。

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他同樣也是這麽認為的,所以他非常注重演員在演戲中表現的細節,他之所以這一部片子會想到邀請沈默言,也是因為他注意到了沈默言在那部連續劇中所表現出來的對細節的重視。

現在他的表現就已經證明他沒有看錯人,哪怕沈默言不過是換好了衣服出來走了幾步,可就那幾步中的細節就足以讓他直到這個演員是下了功夫的。

古人遠遠要比現代人注重自己儀態,更是講究一個行步端正,劇本中的這個角色前半生過的淒慘,後半生坐到如今的高度更是遠遠要比其他人更注重自己的形象,他甚至不容易自己邁錯任何一步,無論是腳下的還是生命中的。

第一幕要拍的是先帝駕崩之後,忠臣和幼帝之間的一場戲,這是一場雨戲,飾演幼帝的是一個童星,小男孩早就被換上了太子的服飾,和換了龍袍坐在一邊喝著礦泉水圍觀看戲的顧德佑長得還真的有幾分相似。

天還沒亮空氣中又霧茫茫的,整個天空都看起來都像是為了配合拍攝一樣散發著壓抑般的陰沉,劇組的人工降雨又讓整個畫面平添了一份陰郁感。

年幼的幼帝站在雨幕之中,他站在朝殿之外,茫然失措的就像一個普普通通因為失去父親而感到難過的孩子。

直到在這大雨之中聽到由遠及近的腳步聲,他才回過了頭。

來人甚至沒有從轎中下來,可見並沒有把一個太子給放在眼裏,就這麽隔著一層簾子詢問道“太子在這作甚?”

那人的聲音就像是雨中落在水塘中的水滴一般,清朗溫潤卻又在人的心底激起波瀾,他狀似隨口的一句話就讓人覺得光是聽著就通體舒暢,只想要聽他說更多的話。

幼帝甚至那一瞬間就想要回答他了,可在他準備張口的瞬間他才意識到這裏沒有他應該有的台詞。

鏡頭誠實的拍下了男孩張了張嘴隨後露出的懊惱神情,像這樣和劇本完全不同的表現原本是要被百分百喊卡的,可是劉導並沒有給出命令,所以拍攝依舊繼續。

到底是不忍心先帝的血脈就這麽在大雨中自暴自棄,轎子中的人伸出手掀開了簾子,那是一張讓見過的人都不由發自內心贊嘆的臉,只傾身的功夫,就有雨水打在了他的身上,他微微垂眸落在睫毛上的水珠便落了下來。

他每一個動作都像是算好了在鏡頭前的角度一般,攝像師發現他們甚至不需要費力的去找最好的角度,就能拍出最好看的效果。

他剛踏下轎子就馬上有人遞上了傘,他親自持傘走到幼帝的身邊,每走一步幼帝的身子就越僵硬上一份,這孩子顯然是怕極了他。

不算大的傘輕而易舉的替幼帝遮擋住了全部的雨水,而持傘的人卻大半邊的身子都被雨淋濕了。

沉溺於悲傷的幼帝不會發現,並不期望回報的忠臣也不會特地去說,他站了一會才道“太子的傷痛微臣可以理解,可先帝要是見著太子只會站在朝殿之前借著雨水痛哭,那怕是會失望的。”

“誰哭了?你懂什麽!”被戳中痛處的幼帝終於氣憤的仰頭怒視站在他身側的男人,“我才不會讓父皇失望!”

“是嗎?”他淡淡的道,“那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