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2/4頁)

玄頃連忙道:“還盼神尊指點一二。”

“我需下凡間一趟,屆時必定會將濁鑒帶回。”長應微微側過身,身姿曼妙,但氣質淡薄疏遠,叫人不敢與之親近。

玄頃拱手道:“此番有勞神尊。”

長應微一點頭,只一瞬便移至百步之外,走動時垂在裙邊的白玉環佩啷當作響,腰間束帶上的金飾微微揚起。

那環佩可不就是當時在華承宗裏,將周熹照震傷的那一塊麽。

當時環佩上附有她千百年前分出來的魄,在神力消散前,那魄用著她的聲音命周熹照去尋回無妄溝下的另一器物。

她將魄揉碎了散至凡間抵禦魔族時,已然算好了千百年後她將重新塑得肉身。

肉身一旦塑得,七魄必須歸位,故而她才留下神識,指引了周熹照。

如今記起昔日之事,長應才知為何無妄溝下曾是魔窟卻又不見魔氣,那是因她的魄鎮在那處,魔被降伏了個幹凈,自然也就沒有魔氣了。

果真,她是為伏魔而歸的啊。

她說是去尋回濁鑒,卻未追著渚幽去,而是轉身便到了一個十分熟識的地方——華承宗。

上次和渚幽一同前去時,她尚還是稚女模樣。那雖已是百年前之事,可她卻將那日渚幽所提及的日子記得一清二楚。

否則歸天之後,也不會特地招來璟夷搜看她的靈絲。

稚女模樣時她的肉身尚未重塑完全,靈力也尚未恢復。

如今境界已回到極峰,就算是周熹照不說,她也有辦法知曉凡間光肅歷百七十年臘月十五的那一日,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淞靈城的雪早停了,如今山尖雖還露著個雪頂,但湖面的冰已經化盡,水面被風拂動著,映出了周遭的山和松柏。

可山上那華承宗門前的橋仍是晶瑩剔透的,雕刻著的鶴也仍舊栩栩如生。

這百年過去,也不知周熹照還在不在世,他有了心魔。

但不願入魔,也再走不得仙道,境界必定是突破不能了。

但觀他百年前的靈台,再活上個百年應當不是什麽大問題。

只怕……出了什麽意外。

長應墨發黑裳,面色肅冷,怎麽看也不是個心善的,可她偏就是個仙,且還是九天神尊。

她未變化面容,而是徑直穿過了宗門,守門的兩個弟子直覺得寒意撲面,卻什麽也看不見。

入了宗門,她輕而易舉就找到了那一座高塔,塔的八面依舊不透光,想來是裏邊的木板未被拆去。

長應步入塔中,只見周熹照依舊背著樓梯盤腿坐在蒲團上,他一動不動,似是化成了一座石雕。

在瞧見這背影時,長應竟有些恍惚,總覺得上一回來時是在昨日。

周熹照什麽也未覺察到,雙眼緊閉著,氣息比之百年前已弱上了許多,修為未見增進。

甚至還倒退了些許,想來是身上的魔氣越來越壓制不住了。

這樣非仙非魔的身軀,渡劫時若是有天雷落下,他必定抵擋不住,想來命數也只能到這了。

她移步至周熹照面前,纖長的手指緩緩擡了起來,卻未點上周熹照的眉心,而是隔了些間距懸在了半空。

周熹照忽覺周身冰涼,但乏意似被一拂而去,竟覺通體舒暢,如受仙人拂頂一般。

他愣住了,本想睜眼,可眼皮沉重非常,怎麽也睜不得。

他只覺源源不斷的神力灌入了他的天靈蓋,閉塞的筋脈一時間似全數疏通,就連識海中纏繞不散的魔氣也被拂盡。

他哪敢多想,連忙入定,當是仙人顯靈相助。

長應潛入了這周宗主的識海之中,輕易便找著了那一根被毀得不甚徹底的靈絲,不假思索地用靈力將其滋養著。

破損的靈絲慢騰騰地長了出來,卻又與新生的靈絲截然不同,其上痕跡斑斑,分明是布滿了怨與執的。

靈絲長出來時,周熹照渾身震顫,識海疼痛無比,那被壓制心底的恐懼在將他的胸腔慢慢填滿。

明明未想起什麽,可他心中痛楚如巨浪般滾滾而倆,緊閉的雙目中竟淌出了眼淚。

可太苦了,就像是重歷了那一日,他滿心悲慟不知如何宣泄,在將那一具屍帶出神化山時,他只渾渾噩噩地想著,他這一脈徹底斷了。

救不得、救不得……

他的境界已近乎能窺天,卻仍舊連一個人都救不得!

他的識海中,那一縷靈絲微微搖動,在源源不絕的神力滋養下,不到三個時辰竟已修補完全。

長應隨即分出神識入了那一縷靈絲,終於……看見了那年臘月十五時,周熹照所經之事。

靈絲修補完全後,她看到的自然要比渚幽那日所看到的還要多。

森冷的溝壑之下,那一道魔門與她在神化山裏所見的別無二般,可以說是一模一樣。

魔門前,一個凡人正氣息奄奄地躺在地上,周身血已快淌盡,面色慘白如縞,分明已是個將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