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夜闖董妃墳(上)(第5/13頁)

董家為了能攀上皇親,真可以說下了血本,就說是有錢,那也傷筋動骨了,可借此當上了皇親國戚,董地主成了皇上的老丈人,董宅變成了國丈府。由打這兒起,別說地方上這些官員了,京官見了董地主也得畢恭畢敬,出來進去騎馬坐轎、前呼後擁。沒想到威風了還不到半年,宮裏頭出了大事。

原來這董妃在宮中並未受到皇上寵愛,皇上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媳婦兒太多了,不是八面玲瓏的得不了寵。董妃在家是說一不二的大小姐,到了宮裏可不一樣了,她又不明白宮中的明爭暗鬥,最後不知道怎麽得罪了太後,隨便安了個罪名逼著她吞金而死,可到死也沒明白是為了什麽。按照當朝的律法,董妃死後不能進大清的後龍禁地,屍首送回來讓家人自行安葬。董地主全家上下大哭了一場,一是傷心女兒慘死,二是哀嘆董家氣運不好。

哭歸哭鬧歸鬧,事已至此,再說什麽也沒用了,哭鬧完了這棚白事兒還得辦。有明白人給董地主說,你董家祖墳的風水旺財不旺官,要想得勢,還得再找塊好墳地,改改運勢。董地主越想越覺得有理,堪輿點穴之事須請高人,就想起崔老道來了。

自古道“風水先生沒地葬,算命先生路邊亡”,又道是“十個堪輿九個貧,一個不貧靠騙混”。只不過常聽人說南門口擺攤兒算卦的崔老道懂眼,別看算卦那套玩意兒不靈,陰陽風水上卻正經得過傳授,有真本事,找他準沒錯。當即派人過去,恭恭敬敬把崔老道請至家中,好吃好喝一通招待,懇求崔老道無論如何也得幫這個忙,並且許下重諾,只要崔老道能給找一塊好墳地,把董妃埋進去,讓董家有錢有勢光耀門庭,今後有董家一天,就拿崔老道當祖宗孝敬一天。

崔老道那時候年輕識淺,人稱崔老道,可並不老,只是個綽號。擺攤兒算卦要穿道袍,就跟這說相聲、說評書的得穿大褂一樣,這是個行頭,穿上這身道袍,甭管你多大歲數,都叫老道。崔老道當時腦子裏一糊塗,也不知怎麽的,就鬼迷了心竅,信以為真了。足吃足喝了一通,再想想自己家的窮日子,擺攤兒算卦太清苦,這些天生意一直也不太好,再不開張一家老小就該挨餓了,倘若今後有董地主這樣的大戶人家做靠山,吃喝不愁就不用提了,下半輩子也算是有了指望。還別說把自己當祖宗孝敬,平日裏祈福祭天、開壇做法能照顧照顧自己,那便有飯轍了。

董地主見崔老道點頭應允,當即請崔老道出去找一塊上好的墳穴。

崔老道一看,這也太著急了,忙擺手說:“現上轎現紮耳朵眼兒可來不及,運氣好的尋一塊寶地也得個一年半載,運氣不好那就沒準兒什麽時候找著了,等找著墳地,就這大熱天的,董妃娘娘的屍首也該臭了,那還談什麽入土為安?要說合該了您轉運,貧道早看好了一塊寶地,跟誰都沒提過,這也是董妃娘娘的造化,你依貧道指點,直接把董妃安葬在那兒,保你今後大富大貴、權勢熏天。”

董地主將信將疑:既然崔老道早已覓得一塊風水寶地,為什麽不自己用,把自己的祖墳遷過去,一家人轉運發財不是更好,會這麽好心告訴我嗎?

崔老道看出董地主的疑慮,坦言道:“實不相瞞,一分寶地一分福,吉地留與吉人來。咱有什麽說什麽,貧道命淺福薄,只恐受不了那麽大的福分,反而招災惹禍。”

董地主一聽也有道理,崔老道是個臭算卦的,你把個龍穴給他,他也成不了太子,這才放下心來。又請教崔老道這塊風水寶地的詳情,在什麽地界什麽山,到底怎麽一個好法。

崔老道看看左右無人,招呼董員外附耳過來,跟他說:“距縣城十裏,有這麽一座壺山,此山勢形同一個酒壺,山中一道清泉飛流直下,有如壺中傾出的瓊漿玉液,此乃難得的風水寶地。”

董地主聽了仍是一臉迷惑,不明白其中有什麽講究。崔老道說:“這地方可不得了,簡直就是貴不可言!董妃這座墳應當選在壺山下面,墳前立塊碑,墳怎麽樣不要緊,墳前的碑可太重要了,奧妙全在這裏邊了,配上此山,那就湊成形勢了。這裏頭有個說法喚作‘單杯飲酒水長流’,你照我說的給董妃娘娘下葬,我說怎麽辦你就怎麽辦,從今往後,您就丈母娘看姥姥——等著瞧好吧。”

4

崔老道的這張嘴可以把死漢子說翻了身,假話都說得天花亂墜,不由得人不信,何況這一次說的還是真話。

董地主喜出望外,對崔老道千恩萬謝,不過董妃剛死,屍骨未寒,要盡快入土為安,答謝崔老道這件事得先往後推一推。

崔老道根本沒多想:“此乃人之常情,理應如此。”還幫著指點董家怎麽選墳,墳坑挖多深,墳頭起多高,那石碑的朝向方位,事無巨細,全給說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