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點名狀(第2/3頁)

陳瞎子命掌刑執事上前,重申一遍常勝山戒條,那執事先在堂前香案上擺開諸般刑具,隨後當眾念道:“扒灰倒灶①忘忠義,折足斷手挖坑埋;以下犯上不服令,八十紅棍皮肉焦;貪水通風②有關照,三刀六洞也難饒;言語不慎壞山名,自己舌頭自己嚼……”

等執事逐條念罷了,陳瞎子一招手,就有人將七八名盜眾五花大綁押到堂前。這幾個人都是此前瓶山山崩之時,同那些軍閥部隊的逃兵一起,卷了寶貨臨陣脫逃的膽小之輩,後來都被擒了回來。他們見盜魁面沉似水,廟堂上下一派殺氣,知道此番必死了,個個體如篩糠。

只聽陳瞎子問那執事:“按我常勝山的規矩,臨陣吞水、走返脫逃之徒,該當如何發落?”

執事答道:“此乃大過,不容赦。按例該當在白刃之下身首異處,死後也不能以全屍安葬。”那七八名被縛的盜眾一字一句聽了個清清楚楚,更是面如死灰,事到臨頭,也怨不得旁人,只好自作自受閉目等死了,其余群盜也都在堂前看得栗栗自危。

可陳瞎子卻道:“瓶山古墓空折了咱們許多兄弟,此乃我臨機不決,事先又未能謀劃周全之過,倘若按例應當白刃過頸身首異處,理應先斬吾頭。這幾個兄弟雖然有過,卻罪不至死,滅燈懲治③即可。”

群盜嘆服盜魁坦言己過的胸懷,趕緊勸阻,都說瓶山之事乃是天意,也該當我常勝山有此一回挫折,不是人力所能扭轉,錯不在一人,常勝山決不能群龍無首,日後還指望舵把子帶著大夥東山再起。

陳瞎子本來也舍不得自己這一百多斤,裝腔作勢尋死覓活了一場,被眾人一勸,便趕緊就坡下驢,也借機饒了那幾名盜夥,命他們跟著自己一並將功折罪。幾名盜眾把性命撿了回來,涕淚橫流之下,死心塌地地拜服令命。

陳瞎子走到堂前,當著群盜的面高聲說道:“現今世道衰微,正是英雄好漢建功立業之秋。吾輩卸嶺響馬十萬之眾,自漢代赤眉兵敗之後,分散四方,嘯聚山林,如此潛隱山嶽、寄蹤江湖已久,雖只做些倒鬥取利、分贓聚義的勾當,卻也常有大圖謀在內。縱觀天下局勢,已是四海動蕩,人心思變,吾輩豈能不動一念?識時務者可稱俊傑,知世道者當為英雄,值此良機,我等英雄合志,豪傑同心,必能圖個腰金衣紫,青史留名,也不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群盜都是草莽之輩,聽了陳瞎子這番極具煽動色彩的言語,頓時轟然稱是。只不過現在北方的軍閥勢力強大,都是洋槍洋炮,極為犀利,常勝山裏雖然也有幾股軍閥,但都難以與之抗衡,沒有大批先進的軍火,定然無法成事。

陳瞎子說卸嶺群盜一貫是以盜墓取利為主,古時隨便一座帝陵,便納盡了當時天下財富的大半,只要盜他一座完好無損的帝陵,或大諸侯王墓,那金珠寶玉,乃至上古的珍物,只怕上萬人數月也取之不竭。日前恰好獲悉,瀾滄江畔遮龍山後,正有一座獻王墓,墓中窮奢莊嚴,多不是人間之物,如能盜發了此墓,大事必成,墓中寶貨,十世也花銷不盡。

可那雲南畢竟山高路遠,此去跋山涉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且是遠離常勝山勢力範圍的蠻荒之地,種種異常艱險之處自是不消多說了,但也是揚名立萬,大發橫財的機會。群盜有野心大的就想跟著前去,老成持重的便不主張去,也有許多猶豫不決的,一時議論紛紛。

陳瞎子自從在瓶山受挫,覺得人多反而不易成事,這次只要帶上幾十人南下雲南,萬一盜不得獻王古墓,也不至折損太多人手,否則再死個千百號人,就算旁人不說什麽,自己也沒臉再做舵把子了。他腦中一轉,已有了主意,等堂前人聲稍微平息,這才說要布設黃紙,請出自古流傳下來的“過紅雞”大咒,由此決定誰去誰不去。

群盜立時贊同,這是聽天由命的舉措,不讓你三心兩意地徘徊不前,戴罪立功的自然要去,其余被紅雞點中的也再沒二話可說。

所謂綠林,就是黑道,開香立會都離不開“斬雞頭、燒黃紙、賭咒盟誓”的舉動。“過紅雞”也是“裁雞令”中的一種,卻非結義賭咒,而是要選拔所謂的盜墓敢死隊。

“過紅雞”怎麽點人名?只見在那陰霾的雨霧籠罩之中,關帝廟裏燈燭高燒,先請出“文筆”,把卸嶺群盜的名字,盡數寫在一張極大的黃紙之上,由於人太多了,寫完了一看,紙上密密麻麻的幾無間隙,跟隨盜魁前赴雲南遮龍山盜墓的幫手,就將從這個名單裏選出,去多少人,都有誰去,皆聽天意。

又有裁雞執事選了一只生猛鮮活的大公雞,當著眾人唱了一番“裁雞贊”,無外乎就是那些“此雞本是天上有,下界而來何所為?凡人要它無處用,弟子拿來裁紅雞……”贊詞唱罷了,執事拽出明晃晃的刀子,對陳瞎子單膝點地跪在地上:“敢問舵把子,今日裁此鳳凰雞,是用文裁還是用武裁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