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山有三香(第2/3頁)

鷓鴣哨見古壁陡峭,但若憑借蜈蚣掛山梯,也足能夠履險如夷,珍珠傘附近有無墓道、墓門,畢竟還要親眼看了才知,當即點頭同意。於是選了三十余名擅長飛檐走壁的盜眾同往,每人用竹筐背了兩只公雞,如果真有成精的屍魔害人,也有雞鳴之聲可以震懾,又各帶兩架竹梯用以攀山,其余的工兵都原路撤回去幫助同夥搬運丹宮裏的琉璃盞等物。

瓶山裂隙最底部積了許多雨水,其上生了一層厚厚的浮萍,潮濕之氣甚重,巖壁上都滲著水珠,兼之隙底狹窄,一旦被卡在下面就進退兩難了,群盜只好用竹梯掛住巖縫,在絕險的石壁上淩空而過。

眾人展開數十架蜈蚣掛山梯,使出拼、接、擺、掛的渾身解術,提氣凝神地攀附在絕壁上。一路順著巖縫過去,只見那兩側陡壁之間,已多在翠雲處,又進數武①,瓶口一側的山巖上果然如同珠壁。巖石的顏色也逐漸變深,周遭都是垂人深澗裏的紫藤,藤上生滿了奇花異卉,石隙的泥土裏則滿是雜草。

此處接近瓶肩山陰一面的盡頭,在這終年不見日光的藥壁上,各種叫不出名目的奇異植物卻是越來越多,顯得頗不平常。陳瞎子和鷓鴣哨兩人,都做得盜墓尋藏中觀泥痕、辨草色之道,看墳頭上的植被雜草,便能確認墓中所埋屍骨的年齡、身份、性別,不論年代遠近,墳墓附近的植物生長必然有異。墳上植物的生長狀態俗稱“墳脈”,此脈興衰的斷法都來自古之《陵譜》,若是細說起來,怕也不比摸金校尉的風水秘術簡單。

比如某處荒墳無主,也沒有墓碑一類的標記,唯見墳頭上雜草叢生。但在懂“墳脈”的人眼中看來,這簡單的亂草,卻藏有許多信息,比如“墳上草青青,棺中是弱冠”,又雲“墳頭草,生得雜,土下必有病亡人”。

這是說如果墳頭上的草又青又嫩,墓中所埋的肯定是少年夭折之人;草色雜亂枯黃,顯得沒精打采,那墳裏葬的死者,一定是染病而亡;那些曉勇之人的陵墓附近,則多是蒼松勁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所謂墳頭,乃是寬泛而言,陵丘山墳處有土有草的地方,都屬墳脈,土下的墳墓規模越大,墳脈範圍越廣。但在這世上,也只有掌握“望”字訣的盜墓賊才懂得觀察區分。

群盜攀在蜈蚣掛山梯上,挑燈仔細觀看藥壁上生長的植物。鶴鶴哨看看左右,松枝藤蘿生得蒼郁虬勁,視之皆是武將冢的墳脈,他又指著藤上的一大叢金色花朵,對眾人說道:“此乃貓兒眼,只生長在墳墓左近,山巔裏必有墓穴。”

陳瞎子見那片奇花果然形似貓眼,都是借著古墓裏凝結的陰氣而生,花草中透著隱隱的殺氣,看來這元墓藏得雖深,卻終究是有跡可尋。他觀遍了草痕,又提鼻去嗅那藥壁上的氣息。這“聞”字訣嗅土之法,雖沾個“土”字,卻根本沒人會像狗一樣趴在地上一寸寸地去聞,此法必須自幼學起,一生禁忌煙酒辛辣之物,而且並非僅是嗅土,凡是深山絕壑,多有異香縈繞,陳瞎子可以通過聞山法嗅此奇香來辨穴尋藏。

這種深壑峽谷中常見的香氣共有三種,無香之山皆為荒山,諸如兩壁對峙,極深處山氣凝聚,只有在這類特定的地形中,才可施展此法。最香的氣息是山中毒瘴毒蜃,瘴氣愈毒,香氣愈濃,但毒瘴之香帶有塵土氣息,是土香,很容易辨別出來。

還有藥草、野花、山藥一類草木精華的香氣,其香氣氤氳迷離,聞之使人精神爽朗。最奇特的香味,則要屬古墓的氣息,由墓土裏的水銀、棺木、明器、屍體,以及防腐的石灰等物混合而成,在墓室裏肯定會覺得陰冷惡臭,但在外邊夾雜上墳脈草木的氣息。聞起來卻似撲朔迷離的一縷幽香,忽隱忽現,若即若離。離墓穴的位置越近,這股幽寒的冷香越是強烈,而且裏面含有一股奇特的腥氣,但這種陰森的腥氣並不難聞。

陳瞎子用鼻子深深吸一口氣,覺得這片珍珠傘裏的冷香氣息中膽味奇重,向深處便轉為濃郁奇特難以描述的腥香,聞上一聞竟覺得寒意徹骨,更加斷定山巖中藏著墓穴。此處在山陰偏僻之地,若非特意來尋,也難輕易找到這裏。只見藥壁上紫藤古松密密疊疊,墓道口想必都被遮蔽住了,於是打個手勢,命群盜將蜈蚣掛山梯架成竹橋橫在山澗當中。

眾人眼見古墓蹤跡已現,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在藥壁上搭起竹橋,一個個捉著腳步,踏著顫悠悠的竹梯穿雲而過,不是攀住老藤,便是用其余的蜈蚣掛山梯搭住巖縫,將身體掛在半空,然後拔出刀斧,去砍削覆蓋在珍珠傘上的植物。

被斬斷的紫藤花草和松枝,紛紛落下山隙深處,不多時便將那片凹進去的雞血巖顯露出來大半。只見巖壁上裂開了數道大縫,最大的那條寬可蔽牛,裏面黑蒙蒙不知深淺,細小的縫隙裏生長著幾株鱗甲鮮艷的九龍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