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抱柳村子(第2/2頁)

前後不到二十分鐘時間,老鬼又從水裏赤手空拳的抓到兩條魚,渾身水淋淋的翻上船,一抖水花,像一只剛剛收翅的魚鷹。

“走船的。”老鬼摸摸臉上的水,道:“老子沒錢,這條大的給你當船錢,剩下兩條,拿鍋燉了當飯。”

“中!中!”船家一輩子第一次見到能在望山崖水道赤手下水抓魚的人,心裏早就服了,連聲答應。其實,他不賠本,望山崖的金絲鯉在宋朝的時候就是貢品,古都開封的名菜糖醋黃河鯉魚焙面,就來源於宋朝皇室的宮廷菜,正宗的糖醋黃河鯉魚,用的就是一尺八長的紅尾金絲鯉子。

河上的船家有時候一天飄行上百裏,入夜了來不及回家,小船預備著柴米油鹽,隨時可以做飯。船家只有一口鍋,我動手把兩條魚洗剝幹凈,河鮮無需多麽高超的烹飪技巧,白水一燉就是一鍋好湯。

燉魚吃飯浪費了些時間,等到吃飽喝足的時候,小船恰好就走到了繞梁溝子旁的水路上,我們下了船走陸路,我沒來過這個地方,但老鬼看樣子還是熟悉的,五十年風塵歲月,當地的人變了,但那片土地不會變。

“娃子,先和你說一聲。”老鬼道:“宋家人的頭皮一向很硬,老子估摸著,直接談是談不攏,那幫王八蛋都是屬驢的,順毛不聽話,就只能動手揍。你什麽都不要管,什麽都不要說,陳老六叫你過去,只是混個臉熟。”

我懵懂的點頭,但是不怎麽能聽懂老鬼的話。我心說這都是爺爺的交代,老鬼怎麽說,我怎麽做就是了。

抱柳村離繞梁溝子大概有十二三裏的距離,河兩岸的居民對那些神神鬼鬼的東西很信,抱柳村被傳的邪,而且一村子撈屍人,普通人不願意跟他們打交道,怕沾染晦氣,平時也不會到抱柳村的地頭來,所以除了抱柳村本村的人,極少有外人在這裏出沒。我跟老鬼順順利利走了十多裏地,已經能夠望見不遠處的鬼村。說實話,民間傳說不一定都是空穴來風,走到抱柳村附近的時候,一股很淡但是難聞的味道,就在村子周圍的空氣中飄蕩著。這是鬼村特有的味道,多少年沒有變過。

那種難聞的味道都是從村子外面一座露出地面兩米多高的地窖裏散發出來的,那地窖常年存著冰塊,從河裏撈出的屍體都是有主的,得暫時放在地窖裏,然後通知家屬認領。

黃河上各種古老的職業,都有他們的故事,我講的事情跟撈屍人沒有太大關系,不過既然提到這兒,就啰嗦兩句。宋家這種撈屍人,和現在黃河長江上的打撈隊不一樣,比如長江上的打撈隊,什麽屍體都要撈,不管有主無主,全部撈上來,有主的讓家屬領走,無主的,過去裹張草席子埋到浪屍山,現在則送進火葬場。而宋家那樣的撈屍人,只接受死者家屬的委托,在河道上尋找家屬指定的屍體,如果是無主的屍體,宋家人動都不動,任由屍體繼續隨河漂流。

撈屍人有多少故事,沒人知道。前幾年,電視台和報紙報道過一個長江上的老撈屍人,老頭兒大概六十多歲了,撈屍幾十年,記者采訪的時候,老頭兒說的平平淡淡,好像那些屍體就老老實實的浮在江面,繩子一拖就拖走了。但實際情況呢?我不想惹麻煩,所以也不能講的太詳細,畢竟很多東西在現在都是受到限制的。其實,被電視台報道過的那個老撈屍人,是我一個朋友三服外的遠親,去年路過武漢,專門拜訪過,我們請老頭兒吃飯,酒過三巡,老頭兒私下講了一些過去的事,他的一生都在看似平靜的江面上度過,但是經歷的事情,不比我少。舉個例子,大概十年前,老頭兒遇到過兩個投江自殺的女孩子,屍體手拉著手浮在水面,就因為這兩具屍體,老頭兒的船在原地被困了三天,差點就交代在哪兒。

不在這一行,不操這個心,這些事情當成故事聽聽就行了,其實沒必要刻意的去探知真假。

我和老鬼就順著那股淡淡的臭味繼續朝前走,抱柳村不大,估計六七十戶人,在進村的村口,有一個非常大的木頭架子,上面搭著六七個五米長,三米寬的小筏子。

“娃子,知道那是什麽不?”老鬼指著木架子上的筏子,道:“說出來你又要渾身發抖。”

“不就是下水的筏子麽?”我咽了口唾沫,隱約感覺老鬼不會說出什麽好話。

“是筏子。”老鬼撇了撇嘴,嚇唬人似的在我胸前指了指,道:“人皮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