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奇談雜錄:千年前的傳聞

唐朝時,有個人叫李舟,弟弟患頭風病,聽人說用嶺南黑蛇泡酒可治此病,於是購來一條,放進甕裏,隨後又往裏面放上釀酒的原料。幾日後,蛇沒了動靜。不久,酒也釀好了,極為香醇。李舟之弟喝了一口,隨後慢慢睜大眼睛……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化為一攤血水,只剩下毛發!

  假皇帝

講一個皇帝的故事,從騙子開始講起。不要以為唐朝就沒騙子。下面的記載足以說明這一職業的久遠性與專業性。先大致分一下類,唐朝的騙子有以下幾種:一、蒙人型:唐玄宗時,嵩山有姜撫先生,自稱數百歲。附近州郡的官員崇拜有加,跟其學道的人成千上萬。這一天,一個在嵩山寓居的叫荊巖的人,頗通南北朝歷史,去拜訪這位大師:“先生有多大歲數?”姜撫說:“我都記不得了。”荊巖又問:“那您出生在什麽朝代?”姜撫說:“我是南北朝時的梁朝人。”荊巖說:“那不算太遠,您在當時做過官嗎?”姜撫說:“曾做過西梁州節度使。”荊巖大喊一聲:“閉嘴!你個上欺天子、下惑世人的騙子!梁朝在江南,境內如何會有西梁州?當時又哪裏有節度使這個官職!”姜撫先生的臉一下子紅了,幾天後羞愧而死——這就是不懂歷史的下場。又,洪州有位著名的女巫何婆,最善用琵琶占蔔,每天顧客盈門。時有大臣郭質路過,前去占蔔,問自己官運如何。何婆調著琵琶,說:“您大富貴,今年得一品,明年得二品,後年得三品,更後年得四品!”郭質一皺眉:“阿婆錯了!品少的官高,品多的官小。”何婆不好意思地一笑:“那今年減一品,明年減二品,後年減三品,更後年減四品,五六年後沒品。”郭質大罵起來。二、騙錢型:在晚唐馮翊子所著《桂苑叢談》中,記錄了這樣一件事。唐朝詩人張祜喜好俠義,寓居蘇州,遠近皆知。一個傍晚,有一俠客模樣的人,腰懸利劍,手持一帶血的布囊,叩門問:“這是張先生家嗎?”張祜開門,說:“是。”俠客入坐,說:“我乃俠客,有一仇人,十年莫得,今夜終得報仇,斬其首級!”隨後搖晃了一下那布囊。”又很豪爽地問張祜,“有酒嗎?”張祜上酒。俠客說:“今有一事相煩。此去三裏外,有一義士,曾幫過我,我欲報答,這樣平生的恩仇之事都可了結了。我聽說先生素講義氣,能不能暫借我十萬緡錢,隨後我為您赴湯蹈火,無所遺憾。”張祜被打動,於是將家中之財盡給那俠客。俠客說:“痛快!天亮前我就回來。”說完,俠客留下那裝著人頭的布囊大步離去。當然,俠客再也沒回來。張祜打開布囊,發現裏面裝的乃是豬頭。又,宦官李全臯,為淮海鎮監軍,因事被罷免,暫未批準歸長安,只得住在附近的開元寺。這一天,有小校引薦一位道人來見。道人稱自己精通煉金術。李全臯很好奇,於是以禮相待。這一天,道人說:“您只要找一個五六升大的鐵鼎,再拿二十多兩黃金做母本,每天往鼎裏加添水銀等藥物,待火候煉足了再更換,周而復始煉下去,保證您得到用不盡的黃金。”李全臯自然大喜,自己囊中正好有條金帶,於是給了道士,又備好了鐵鼎、水銀等物,開始煉金。剛開始,李全臯守著鐵鼎,還比較興奮。但幾天過後,就他有些厭倦了,便叫仆人守鼎。又過了幾天,李全臯打開鼎一看,裏面的金帶已經不見了,道士也已經杳無蹤跡。再看漢中職業騙子文處士的故事。文處士,人不知其名,居漢中,以精通煉金術自居,常來往於蜀中權貴之家。蜀中有位富商,名李十五郎,聚財無數,但因被文處士迷住,三年內,家財全都敗光,最終懸梁自盡。另有大將軍,駐軍漢中,也被文處士搞得五迷三道。當地有一高官,新建一大宅,還沒入住。文處士對大將軍說:“此宅幽靜,最適合煉金。”就這樣,大將軍重金租宅供文處士煉金。結果呢,煉金時不慎失火,不但宅子化為灰燼,整個街區也都燒毀了。文處士連夜出逃,最後還是被抓了回來,給殺了。三、邪教型:唐高宗時,有叫劉龍子的,做了一個鍍金的龍頭,藏在袖中,裏面接上羊腸,腸裏盛著蜂蜜水。他向人們展示,說這金龍可吐出聖水,飲後百病皆消。人們飲後,心理作怪,都說不錯,確實可去病。看著信徒越來越多,劉龍子竟欲造反,最後事發被捕,斬於街市。又,唐睿宗時,有叫賀玄景的自稱“五戒賢者”,帶手下在陸渾山中結社,說入社心誠者可成佛。為迷惑信徒,賀玄景穿了一件帶有金簿的袈裟,坐於暗室裏,叫信徒竊視,將金簿之光說成佛光。又叫手下爬到懸崖間,身著碧紗,裝成仙人模樣,並在山下放火,升起煙霧,讓信徒臨崖下視,趁機將他們推下山,掠去他們的財物。事發時,山下屍骸已達數百具。當然,以上騙術還屬於小打小鬧。唐朝最大的一個騙局,也就是我們要說的故事,跟皇帝有關。唐懿宗時,長安爆出一大新聞。什麽新聞?有人裝扮成當朝皇帝的模樣騙人錢財!先來說說唐懿宗。其實在歷史上以昏庸和沉湎於宴遊而著稱的唐懿宗本人也很有問題,或者這樣說,他本人就有可能是個冒牌的騙子,只是通過機緣巧合才做了皇帝。這一切又從何說起?懿宗李漼原名李溫,封鄆王,是唐宣宗李忱的長子。當然,這是主流的說法。對權力尤其敏感的宣宗,做了皇帝後,一沒立皇後,二沒立太子。鄆王既然是宣宗的長子,按唐制,是要跟皇帝同居大明宮。但是,宣宗非常厭惡鄆王,把他趕出皇宮,遷至皇族子弟聚集的“十六宅”,而將自己喜歡的夔王李滋留在了大明宮。關於上面這一點,《東觀奏記》中亦有記載:“大中十二年,始用左諫議大夫鄭漳、兵部郎中李鄴為鄆王已下侍讀。時鄆王居十六宅,夔、昭已下五王居大明宮內院。數日,追制改充夔王已下侍讀,五日一入乾符門講讀。鄆王即位後,其事遂停。”鄆王即位前,因不被宣宗喜歡,過得壓抑而苦悶,甚至有些提心吊膽。到了大中十三年夏,他的命運轉機來了。五月,宣宗因亂吃丹藥染上瘡疾,想立自己喜歡的第三子夔王李滋為太子。為此,宣宗與他信賴的宦官內樞密使王歸長、馬公儒商議,欲將掌握禁軍軍權的宦官左神策軍護軍中尉王宗實貶出京。沒想到,王宗實率先動手。他謀殺了病榻上的宣宗,捕殺了王歸長、馬公儒與夔王李滋,把鄆王扶上帝位,是為懿宗。至於非主流的說法,講的是懿宗身份有問題。據稱他原本是疏遠的皇族,在緊要時刻,被王宗實擁立為帝。《東觀奏記》記載,宣宗的妃子晁美人生懿宗、萬壽公主,她死後,翰林學士蕭寘為其寫了墓志銘。……及夔、昭以下五王居內院,而鄆王獨還藩邸。大中末嗣位之後,人間切有擬議者。寘以此事言於公卿,方辨立長之順。(《東觀奏記》)說的是懿宗即位後,朝野對其身份懷疑,故而議論紛紛,他不得不叫曾寫過其母墓志銘的翰林學士蕭寘出來解釋一下。這是個很奇異的記載。縱觀唐朝歷史甚至中國歷史,從沒出現過懷疑皇帝身份真假的記載,但偏偏《東觀奏記》中有這樣一段。這說明,在當時,懿宗的身份確實是一個話題,在朝野間被傳得沸沸騰騰。進一步挖掘的話,會發現,在正史記載中,宣宗有十一個皇子,這十一個皇子姓名和封號明確。但要算上這鄆王呢,就多出一個。面對朝野議論,一位復姓夏侯的大臣出來說:“三十年前,宰相參與新皇帝的確立;三十年後,新皇帝的確立由大內宦官定的。只要是姓李的皇族,不管誰做皇帝都可以,我們就別操心了。”懿宗的年號是“鹹通”。其人好宴遊,但在位期間,帝國境內大致平靜。他做了十四年皇帝,剛死,帝國就迎來了黃巢的刀鋒。在歷史上,與懿宗有關的事件,主要有兩個。一是他的女兒同昌公主的出嫁。懿宗對這位公主的寵愛創造了歷史之最。同昌公主出嫁時,皇帝幾乎把整個大唐府庫裏的國寶都作了嫁妝。二是鹹通十四年,最後一次迎佛骨入長安。由此可見,懿宗是非常信奉佛教的。下面的騙子,正是抓住了皇帝的這個愛好。因信奉佛教,唐懿宗常微服遊覽長安寺院。當時,很多外地進獻的貢品都放在寺院裏。有一夥騙子得知大安國寺裏存放了江南綾羅千匹,於是打起主意。他們找了一個長得很像唐懿宗的人,給他穿上皇帝經常穿的私行之服(可見在作案前已觀察了很長時間)。為了不叫人懷疑,他們又在衣服上搞了些龍涎香薰,以證明確實是皇宮之物。他們又叫假皇帝帶了二三個仆人,選了一天,進入大安國寺。不一會兒,寺裏來了兩個騙子同夥扮成的乞丐。假扮皇帝的騙子於是從身上拿出些銀子,施舍給乞丐。但很快,又來了一些乞丐,騙子繼續施舍,把身上所帶錢財都給完了。這時,假皇帝問寺院住持:“你這裏有什麽東西,可暫時借我一些,我還要施舍。”住持一愣。這時候,跟隨假皇帝的仆人向住持使眼色,意思是說:“你眼前的這位是大唐皇帝。”住持大驚,他看著確實也像,於是急忙說:“寺院裏有綾羅千匹,聽您安排。”隨後,住持叫人把千匹綾羅都搬了出來。假皇帝把它們施舍給不斷前來的乞丐。最後,仆人對住持說:“明天,你們到午朝門來,我可帶你們進宮。陛下一定會重重酬謝你們。”假皇帝微笑著點點頭,隨後帶人走了。住持第二天跑去午朝門,沒看到一個人影,才知上當受騙。唐懿宗用文理天下,海內晏清。多變服私遊寺觀。民間有奸猾者,聞大安國寺,有江淮進奏官寄吳綾千匹在院。於是暗集其群,就內選一人肖上之狀者,衣上私行之服,多以龍腦諸香薰裛,引二三小仆,潛入寄綾之院。其時有丐者一二人至,假服者遺之而去。逡巡,諸色丐求之人,接跡而至,給之不暇。假服者謂院僧曰:“院中有何物,可借之。”僧未諾間,小仆擲眼向僧。僧驚駭曰:“櫃內有人寄綾千匹,唯命是聽。”於是啟櫃,罄而給之。小仆謂僧曰:“來日早,於朝門相見,可奉引入內,所酧不輕。”假服者遂跨衛而去。僧自是經日訪於內門,杳無所見,方知群丐並是奸人之黨焉。(《玉堂閑話》)這夥騙子的膽量實在大,連皇帝都敢假扮。他們借助於懿宗皇帝好佛的特點,故而頻頻得手。其實,唐朝的皇帝,不是尊佛就是敬道。在尊佛方面,懿宗是個極端。這跟他在做親王時不被父皇待見,倉皇棲身,苦讀伴佛有關。這一點跟唐中宗很相似。武則天時,唐中宗被流放到湖北房州,除了以妻子韋後以及女兒安樂公主為精神寄托外,就是在佛教中尋求安慰。懿宗皇帝也是這樣,除了上面提及的對女兒同昌公主的寵愛,他對同患難的妻子郭妃的放縱更是令人咋舌。他竟容忍其與自己的女婿韋保衡通奸!(郭妃)女為同昌公主,下嫁韋保衡。保衡處內宅,妃以主故,出入娛飲不禁,是時嘩言與保衡亂,莫得其端。(《新唐書・後妃傳》)接著說懿宗崇佛。鹹通十四年,懿宗繼幾十年前的憲宗皇帝後,再一次派人到鳳翔法門寺迎佛骨入長安。對此,大臣紛紛勸諫。懿宗答:“生而得見,死亦無恨。”釋迦牟尼圓寂後,遺體焚化,留下晶瑩的舍利。後來,阿育王統一印度,把佛祖的真身舍利分成84000份供奉,並派人將一部分傳之於世界各地。釋迦牟尼的生身舍利分白色骨舍利、黑色發舍利和紅色肉舍利三種,法門寺所藏的是其指骨舍利。佛骨入長安之日,全城陷入癲狂狀態。四月八日,佛骨入長安,自開遠門安福樓,夾道佛聲振地,士女瞻禮,僧徒道從。上禦安福寺親自頂禮,泣下沾臆。即召兩街供奉僧賜金帛各有差。而京師耆老元和迎真體者,悉賜銀碗錦彩。長安豪家競飾車服,駕肩彌路,四方挈老扶幼來觀者,莫不蔬素以待恩福。時有軍卒斷左臂於佛前,以手執之,一步一禮,血流滿地,至於肘行膝步,嚙指截發,不可算數。又有僧以艾覆頂上,謂之煉頂。火發痛作,即掉其首呼叫。坊市少年擒之不令動搖,而痛不可忍,乃號哭臥於道上,頭頂焦爛,舉止蒼迫,凡見者無不大哂焉……(《杜陽雜編》)也就是說,男女信徒匍匐於道邊,一步一拜。一名士兵為了表達自己的虔誠心,砍斷了自己的左臂;一名僧人則於頭上點燃艾草;更多的人激動得痛哭流涕。佛骨出城歸法門寺時,長安男女爭為送別,執手相謂曰:“六十年一度迎真身,不知再見復在何時?”伏首於前,嗚咽流涕。但在迎佛骨三個月後,懿宗皇帝就死去了。懿宗的一生,是登基前苦不堪言、戰戰兢兢而登基後報復性享樂的一生。他也是這個帝國最後一個在長安平安地度過自己歲月的皇帝。所以,命運對他來說,還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