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李理山的屍骨(第2/2頁)

山上香火既停,香資功德收入斷絕,這近兩千難民的生活,經濟支出浩大,漸漸難以為繼。李理山道長派了他的徒弟呂宗安前往上海,利用“租界”的偏安,在武定路創建了玉皇山福星觀上海分院。巧逢香火鼎盛,得到的宗教收入就送回杭州供給山上的難民生活開支。這樣共維持了一年多的時間。後來杭州的戰爭逐漸平息下來,難民也紛紛下山謀生,人數漸次減少,玉皇山的難民收容所才告結束。李理山道長愛國愛民、濟人之難的高尚品德,在這一時期表現最為鮮明卓越,因而他在道教界及民間也更受尊敬。

張恩溥說,道教界中人多把李理山描述為江南武林儀義。說他不畏權貴,慷慨仗義,武功超群。在宮觀生活中,他律己嚴,對人亦嚴,道眾日事誦經習武,不準稍越規範。在江南道教界,他與自己分別為全真與正一兩大道派的領袖人物,解放前兩人曾多次協議建立統一的、全國性的道教組織,但總因時局動蕩與兩派意見不一而未果,不過這位泰鬥級的人物對中國道教的貢獻,是毋庸質疑的。

聽了張恩溥的話,眾人盡皆唏噓不已,沒來由的對李理山又多了一份尊重,當下由張恩溥牽頭,白二癩子和劉大少抄起趁手的道具,就在附近找了塊松軟的土地,給這李理山挖了個小墳,收斂了屍骨,放了進去,一人一掊土,就地埋了。也好讓這位道士,有個葬身之所。

“老前輩,不管怎麽說,多謝了。”劉大少割了塊鱔魚肉放在墳頭上:“咱後輩身上沒戴啥好東西,回去一並祭拜吧!這是新鮮的鱔魚肉,剛殺的,您老嘗嘗鮮。保佑咱們順利回去,最好連這個勞什子墓,一塊兒給他搗鼓滅了,給您老報仇,給村裏死的鄉親們,雪恨!”

張恩溥輕咳一聲:“小兄弟,李道長是全真道士,不吃葷。”

“活著是個道士,死了還是個鳥道士,有肉就吃,有酒就喝,閻王怪罪了咋地,這位李大爺人太好了,我太感動了,尋思著回去趕緊給他燒倆丫鬟和幾個姨太太,好好補償補償。”白二癩子不服氣的道,弄得張恩溥一頭冷汗,他知道跟這三人沒得講理,所以聰明人,還是乖乖閉嘴吧!管不著,咱也不管了。

白二癩子在那邊矯情,劉大少卻是犯愁了,為啥,這事情也琢磨透了,人也埋了,可被卷進了這個暗河,大家夥兒該怎麽出去呢?於是他將這個想法跟張恩溥等人說了,眾人連連點頭,但這暗河在地下,就像是和上頭分開來的另一個小世界,下來容易,出去可就大傷腦筋了。最後實在不能坐以待斃,只能按照張恩溥的建議,走一步是一步吧!既然罪魁禍首在這墓裏,大家就往裏面走一遭,說不定能絕處逢生。

管他明朝皇帝還是清朝皇帝,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奶奶的,劉大少這人說完就做,呸呸的往手心吐了口唾沫,掄起槍托就對那道黑門砸了下去,只感覺轟的一聲,到撲面而來一股冷風,整個人頓覺呼吸一暢。他驀地打了個激靈,擰亮手電筒向前一照,門開了,而門裏面竟然是一個面積廣闊的宮殿,宮殿裏一片漆黑,連手電筒都無法照到邊緣位置。

劉大少驚喜地叫喊出來:“大家快來看呀!”

聽見他的呼喊,眾人全都聚了過來,劉大少舉起手電筒照了照對面的洞穴道:“你們看!”

張恩溥有些失望地說道:“我還以為找著出路了,原來只是一個更大的洞穴而已。”

田國強煞有介事地拍了拍張恩溥的肩膀道:“張天師啊,你這種悲觀情緒是會影響革命的積極性的,既然有了新的洞穴,那就會找到新的出路嘛,走吧,我們過去看看!”

大夥兒七手八腳地將那洞穴挖到差不多有半個人那麽高,然後一個接一個地爬進了對面那個更大的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