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三川鬼市 第十七章 彩色糖果

我和大毛繼續在鬼市上轉悠了大半個小時,期間大毛悄悄跟我說了那些他能夠看到的鬼魂,坦率的說,這些鬼魂聽上去也都是一些尋常鬼怪為主,且不說我不是真的來買東西的,就算真是,這些鬼魂對於我來說,也沒有太大的價值。難怪這裏攤販這麽多,但是賣出去的卻少得可憐。

接近晚上十二點的時候,來逛街買東西的買家已經少得可憐了。有些攤販甚至開始坐在邊上打瞌睡。於是我對大毛使了個眼色,就朝著竹林的方向走了過去。在竹林的入口處,順著林子的邊緣就能夠走到長街邊上的房子,屋子背後大多是破爛不堪堆放的雜物,也不知道是不是當初這個古鎮荒廢的時候留下的,有些散亂的珠子從雜物堆中冒了出來,擋住了原本就不寬敞的屋後,難以下腳。好在靠近竹林子這一側沒有什麽攤販,因為大多數都是從長街的另一頭開始聚集起來的。這也給了我和大毛較好的時機,雖然下腳困難,但我們還是慢吞吞地摸索到了那間屋子的後面。

看了看地形,屋後對方了一些大概是從以前老屋子裏拿出來的東西,例如桌子凳子什麽的,因為大毛告訴過我,這屋子外面雖然破敗,但裏面卻是精心布置過的,似乎是為了讓那些被請來找鬼魂的師傅們能夠住得舒服一點。我伸腳在那些桌子凳子上踩了幾下,發現雖然晃晃悠悠的,但是只要不動作太大,還是不會垮塌。

大毛雖然小時候非常瘦弱,但是這些年已經長得比我還高大了,所以我們倆一商量,打算先由我爬上去,先觀察一下再說,至少要掀開瓦片和那層油布。看看那傻姑娘在屋裏幹什麽。於是我手腳並用地朝上爬,房子雖然老舊,但是磚瓦都還算用料實誠,我很輕易就爬到了屋頂上。在我到了屋頂上的時候,竟然聽見從屋子裏傳來一種完全不在調上的歌聲:“老太婆,尖尖腳,汽車來了跑不脫,乒乒乓乓跳下河,河頭有個鬼腦殼,撿回去,搓饅坨,饅坨三斤半,娃娃吃不完…”

這是一首幾乎整個四川地區的小孩子都會唱的童謠,所謂老太婆尖尖腳,是在說以前舊社會時候的婦女,有纏足的陋習,以至於腳成了三寸金蓮,畸形發育。而“饅坨”其實就是饅頭,這個童謠本身沒有多大的意義,完全是逗小孩的時候為了押韻。這是我第一次這麽清晰地聽見這個傻姑娘的聲音。她唱歌的時候,帶著那種幼稚的童音,但是實際上已經看上去快二十歲的姑娘了。

由於爬上房頂,這個動作雖然不算大,但是在這種搖搖欲墜的房子上。還是容易發出一些動靜來。好在屋裏的傻姑娘一直都在重復唱著這首歌,她的歌聲掩蓋了我爬上房頂的聲音,在那附近的攤販又都是看著地面的,加上幾乎沒有光線,所以並沒有人發現我。

我探出腦袋對大毛豎起大拇指,示意一切都好。由於我是整個身體趴在屋頂上,這樣比兩只腳踩在上面對瓦片造成的壓力會更小更分散一些,也就不容易壓垮屋頂,而事實上證明這種擔心完全是庸人自擾,古人留下的房子雖然破敗。但是質量還是非常堅固的。於是我開始慢慢地用手一片一片地取下瓦片,放在一邊,傻姑娘就在我正下方的屋子裏快樂的歌唱著,她肯定沒有察覺到此刻屋頂上還有一個人,否則的話。肯定也不會唱歌了。

很快我就將我面前的瓦片清理出一個腦袋大小的範圍,露出地下的一層厚實油布。我伸出手指輕輕戳了幾下油布,發現雖然有些脆了,但依舊還是柔軟的,只不過可能在夏天經過太陽的暴曬之後,顯得有些容易破。我摸出那把鐵剪刀來,輕輕地嘗試著在油布上刺破了一個口子,發現很容易就將它刺穿,於是我慢慢地將這個口子越剪越大,直到我能夠完全看清底下的情況。

隨著油布被剪破。那原本作用就不大的隔音效果,此刻更加蕩然無存,傻姑娘的歌聲變得大了一些,而我也第一次從上往下看清了整個屋裏的布局。屋裏有一盞小油燈,是那種煤油燈的形狀,外頭有個玻璃罩子,起到防風的作用,遮掩的話煤油燈就基本上不會熄滅。在煤油燈那並不強的光線下,我看到門窗都是關得死死的,窗戶更是橫七豎八地釘上了木板。四周圍的墻看上去也是破破爛爛了的,似乎是那種紅土混合了各種草根,樹枝等東西澆築而成。屋子的另一側有個痰盂,大概是用來解決這裏的人拉屎拉尿的問題,而進屋門口邊上。則是一個大大的水缸,水缸裏有水,因為我看到一個葫蘆瓢子漂浮在水面上,大概是用來給這裏的人洗臉喝水所用。

而其他東西,就顯得和這個環境相當不搭調。桌子椅子都是新的,椅子甚至是那種木匠專門做成的紅木雕花太師椅,上邊還擔心坐著的人磕著屁股,還專程放了個明黃色看上去軟乎乎的坐墊。桌子和椅子呈一個直角形,桌子貼著釘著木板的窗戶那面墻,而椅子則靠著與之垂直的那面墻,而桌子對面的那堵墻也就是我爬上來的地方,就是一張帶蚊帳,紅色棉被,同樣是紅木雕刻而成的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