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聲名鵲起 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山魈

由於我的身上有傷,明知道後來的三關也許會越來越難闖,秦不空和松子單獨去的話,估計會非常危險,所以不得已,我們休整了幾天,好在我受到的都是一些外傷,並未傷筋動骨,四天之後,也恢復得差不多了。在這幾天時間裏,松子不斷到處搜集一些我們可能會用到的信息和資料,秦不空也因為之前的四關而完全信任松子,除非是錯得很荒唐,他便不再質疑松子的推測和判斷了。

在第四天晚上,我們決定好第二天就出發趕去伯牙台探尋。出發前的那天晚上,松子把這些天以來找到的線索和自己的判斷跟我們大家一起捋了捋,由於伯牙台只是一個很小的地方,所以我們需要找尋的範圍實際上並不大,而那裏現在僅存了一個涼亭和一塊石碑。也都是清代留下的東西,除了有些情懷滿胸的人會到這裏一尋古人之風之外,基本上沒有別人會到這裏來,也沒有專門的人會來管理和整治這個地方,相對而言。比較荒涼。但是這卻給了我們一個更好的機會,起碼我們在尋找過程中,不會遇到別人的打擾。

按照呂祖留下的那段話裏來看,我們如果要突破“魈”,需要擅用五行生克之道。“魈”落在景門當屬離卦。而離卦屬火,與之相克的就是水。八門中唯一一個屬水的門在休門,卦位是坎卦,所以我們將在休門的時候找到的那根金剛橛一並帶在了身上。秦不空雖然本領高強,但是面對這些對於他來說照樣陌生的鬼怪來說。他的招數也未必能夠奏效,所以此前我們一直都在摸索,走一步算一步。

而我身上有六方印,有師門令,有鐵剪刀還有苗巫彎刀,這些武器在先前的實戰當中都已經證明是能夠對鬼怪造成殺傷性的,區別只在於大小而已,但一定是有用的。更不要提我還有打符的招數足夠自保,所以我就讓秦不空自己帶著金剛橛,作為防身的武器。而松子則簡單多了,他在隊伍裏主要的作用就是替我們出謀劃策,排查危險。眼下我們有了呂祖的指點,雖然後面的關卡會更難,但是我們也算是找到了捷徑,也許並不會有多大的察覺,甚至還會覺得更加容易。

松子說,這“魈”在古書中的記載,是只會出現在山間樹林裏的鬼怪,在古時候道路不便,許多時候是需要走山路的。但是山上樹木眾多。如果不是常常走這條路的人,就很可能在山上迷路。而“魈”就是專門挑選這些迷途之人下手的鬼怪。它們會發出各種聲音,吸引迷途之人前去一探究竟,然後抓住對方後就害死對方。“魈”借由這樣的方式來進行超脫,而被害死的人。就變成了下一個“魈”,直到它再害死別人。

而在古書當中將“魈”的形容卻各有不同,有人說它是一個兩尺多長的獨腳小孩子,只有一只大眼睛,沒有鼻子耳朵,嘴巴奇大無比,笑起來的時候嘴唇會上下翻開,遮住整張臉,特別擅於模仿發出迷途之人好奇的聲音,用來迷惑活人。盡管只有一只腳。但是卻跑動迅速無比,在山林當中如履平地,一旦被它盯上的人,永遠都不要奢望自己能夠逃脫。

但又有人說魈是山中的踩狼虎豹養大的,性情兇悍無比。身體又黑又長,力大無窮,可以變換成各種模樣,每個人看到的第一眼都不相同,在它和活人發生直接接觸之後,會把人當做玩物,活活玩死。甚至在有些地方還傳出過“魈”吃人肉的故事。

雖然說法各一,而我們也都不曾親自見過這樣的鬼怪,所以無法區分到底哪種說法才是最真實貼切的,看來一切都得我們主動找上門去面對才能夠知道。不過無論是什麽版本的傳說,都提到了一個共同點,就是“魈”擅於模仿,用聲音或形態吸引別人上當,接著再害人。

那就意味著,我們也許會和當初在破八門陣的時候那樣,遇到一些我們眼前的幻象,這些幻象是來自於我們內心深處過不去的魔障。

松子告訴我們,這四天時間裏,他一直都在奔波探尋,也曾經先去了那伯牙台探探路,發現那條上山到達涼亭和石碑的路上,的確有一片不小的樹林,聽山腳下的農民說,那些樹林在他們小的時候就已經和現在一樣茂密了,不是人工栽植的,是完全野生的一片林子。夏天的時候常常會有人到裏面去抓蛇抓兔子,樹木大多以樟木為主,由於是個背陽坡,所以每天的早晚溫度發生變化的時候,林子裏就會起霧。松子還說,為了更多的了解這個地方,他還特意打聽了一下這林子裏是否有過什麽猛獸之類的,但是農民卻說,沒有什麽大的猛獸,野兔,蛇類,還有黃鼠狼倒是見過。松子又問是否曾經有人到了林子裏死掉或者失蹤的事件發生,老農卻說,這倒的確有過,幾十年前有個獵人進山去打野兔,遇到了濃霧,就此失蹤了。而最後大家找到他的時候,發現已經死去很多天了,身上除了一些跌撞的傷痕之外,卻也沒有更多的外傷,所以大家都覺得可能是踩到松動的土質,導致從坡上跌倒下來,撞上了頭才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