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聲名鵲起 第九十九章 銅身羅漢

松子接著說,還不光如此,他之所以這麽確定,還有別的原因。說到這裏的時候,松子轉頭問我,唐朝後面的朝代叫什麽?

宋朝啊!我脫口而出。卻在話音剛落的時候被松子指著我的鼻子大聲說道:錯!

這突如其來的一聲嚇了我一跳,我正想開罵說你小子不要仗著自己懂得多就欺負老實人啊小心我揍你的時候,松子接著說,在唐朝和宋朝之間,還隔著一個將近百年之久的亂戰時期。咱們國家的歷史上,統稱為“五代十國”。

我正想狡辯道一些亂七八糟自立為王的小朝代你也要拿來說道說道有意思嗎的時候,卻一瞥見到秦不空那認真而嚴肅的表情,似乎是他雖然比我還嘴硬,但松子的這番話,的確讓他深深地動搖了。松子接著說道,在十國時期,武漢本地雖然想來是荊楚的地盤,但卻被吳國打了去,成為吳國國土最西側的位置。為了教化人民不與反抗。由因被後唐、後蜀、楚國三面包圍,吳國當時的君王開始在邊疆地帶用宗教控制百姓,不但在“十八羅漢堂”的基礎之上擴建了很多,還放置了五百尊個頭很小,但造像和材料與那尊巨大的銅羅漢如出一轍的小銅羅漢。從此“十八羅漢堂”就改了個名字。叫做“五百羅漢堂”了。

松子說,之後的千百年間,雖然經歷了很多戰亂,那五百尊羅漢早已被偷的偷搶的搶,唯獨沒人有能耐把那尊神秘人捐贈的巨大銅羅漢給偷走,佛堂也幾度荒廢興衰,改了許多次名字,以往的古跡一點也尋不著,唯一留下的就是這尊羅漢。

到了明代萬歷年間,這個地方就變成了“王氏葵園”,其修建者,正是當時的華州縣令王明袗。他專程修建了一個家廟來供奉這尊銅羅漢,但是由於僅存一座,家廟的規模也非常小。這個狀態就一直持續到了順治年間,才由白光法師和主峰法師一起說服了本地的信徒,眾人籌錢,買下了這王氏葵園,才有了今天的歸元禪寺。

我聽起來有些神往,松子在短短十多分鐘的講述當中,似乎帶著我回顧了一次千年來的興衰歷史,也恰恰是我完全不了解的一段歷史。於是我問松子,這些消息你是從哪裏得知的?你怎麽知道這些是真實的,以前的人畢竟比現在愚昧,消息也並不暢通,萬一是一些誤傳怎麽辦?到時候咱們調查起來,豈不是要繞好大的彎子?松子說,這些都是歸元寺彌寶方丈告訴我的。

秦不空再次呸了一聲說道,你說你這小子不煙不酒的,怎麽還就開始說胡話了呢?眾所周知歸元寺現在沒有方丈,只有一個叫昌明的監院在管事,鬥爭期間全國大多數道觀寺廟。待遇都是一樣,和尚比道士還吃虧,不但逼著換衣蓄發,還逼著吃肉娶妻的。這年頭,當和尚的都是有親投親。有友奔友了,能允許你留個監院看看場子都算佛門大幸了,哪來的方丈,吹牛之前打打草稿好嗎?

松子被秦不空一番搶白,似乎有點不高興,他說道,既然是要打聽,就不能在一開始就被人察覺到咱們的真實用意,你說的這些情況我也都知道,所以才悄悄在歸元寺的大門附近守候了幾天。心想就算裏頭的和尚不開門接待香客,那他們總是要吃要喝的吧,在第二天的傍晚,松子就看到有一個和尚換了便裝,帶了個鬥笠,就行色匆匆從歸元寺中出來,手裏還提著一個罐子和一個竹籃。出於好奇,松子便跟了上去,遠遠的尾隨著這個僧人。歸元寺裏都是禪僧,沒有武僧。而且這和平年代,習武之人都去了少林寺,這歸元寺就是一些靜修的和尚罷了。隨著那個和尚走了幾條巷子之後,看他鉆進了一間看上去非常簡陋的民居裏,在裏頭大概呆了十幾分鐘。然後就從屋子裏出來了。出來的時候手裏的竹籃子已經換了一個,不是先前提著的那個了,而且換出來的這個是空的,手上原本提著的罐子,此刻也不見了蹤影。

松子說,由此斷定,這個和尚是來送東西的,極有可能就是送點吃喝。但是顯而易見的在寺廟外面吃東西要比寺廟裏頭好吃的多,也容易吃到,為什麽這屋裏的人還要讓人從寺廟裏送呢?如此說來。此人必然和寺廟有關聯,放著大魚大肉不吃,偏偏要吃廟裏的齋飯,松子斷定這個人必然是修佛之人,而能夠得到寺廟如此專程送飯待遇的。也必然是廟裏的高職位,例如監院,例如住持,例如方丈。

於是松子當下沒有發出動靜,第二天又再次去了那處民居。這次是裝作路過一般,在那個民居的門口,聞到一股非常濃烈的中藥味,而門口的木門上有被撕掉的白色封條的印記,門上還被潑上了墨水,於是松子聯想到,這裏住著的人也許不僅是寺廟裏的高位人,門上的印記說明此人曾經遭受不公,被批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