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聲名鵲起 第六十二章 千年古關

松子手腳麻利,很快就給我塗上了紫藥水。大概在玄學方面他的能力有限,但是其他方面,還真是比較懂得照顧人。只是我臉上頂著一塊紫色的痕跡,的確是比較有損我的容顏。時間已經接近傍晚,再過一兩個小時,也就到了吃飯的時間。

我們從早上出門開始,就一直馬不停蹄地對付各種見所未見的突發情況,稀裏糊塗的一整天下來,雖然只在短短一天時間就過了一關,但是這一路也是跌跌撞撞,狼狽不堪。忙活到現在。也就只喝了幾口水,劇烈的體力消耗之下,我們還真是有些餓了。連秦不空這樣的人竟然都直接鉆進了廚房裏煮面給大家吃,直到吃面之前,大家一句話都沒說,各自想著一些心事,而最困擾我的,還是在“魅”字下,那看似通俗易懂的四個字“大禹治水”。

我糾結的點在於,我不知道這四個字的重點究竟是“大禹”還是“水”。在我的家鄉,有一座叫做塗山寺的寺廟,修建在塗山之上。而這塗山正是以大禹的妻子塗氏而得名的。相傳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於是塗氏就一直站在江邊盼望,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塊江心的頑石。而那塊頑石,每年退水後就會出現在江面上,我們當地的老人,稱其為“呼歸石”。但喊的人多了。也就漸漸喊偏了,只因川地方言的關系,呼歸石被喚作了“烏龜石”。

以至於我小時候調皮不聽話,我娘常會說的一句話就是,早知道你這麽不聽話,當初就該把你送到烏龜石去陪塗娘娘!

可那畢竟是在我家鄉發生的事,如今遠在千裏之外,雖然在這裏生活了兩年時間,但我始終無法完全融入這座城市的血液裏,自然對本地的一些相關的東西根本不了解。於是就這麽胡思亂想了很長時間,依舊無果,直到秦不空把一碗味道並不怎麽好吃的素面端上來,我才開始狼吞虎咽起來。

大家都餓了,於是各自專心吃面。吃完之後當松子正要收拾碗筷的時候,秦不空突然叫住了他,然後說不忙收拾,咱們先聊聊。

於是秦不空將早前我們在地下陣心裏的見聞告訴了松子,只是將我們對付兩個魑的時候遇到的慘烈狀況一句帶過,主要說了下我們如何將找到的蠟皮珠子放入石磚,然後過了第一關後,第二關的石磚彈出來等等情況。秦不空雖然沒有將話挑明,但其實我聽得出,他自己也對那四個字一頭霧水,加上松子雖然在驅邪抓鬼方面是個弱雞,但是對於其他方面的了解,卻比我們要高深一些。魑字位下的東西,就是在松子的推斷之下找到的,隱隱之中,秦不空雖然嘴上不說,心裏還是對松子這方面的知識是欽佩的,所以他現在這麽做,其實是在向松子求助呢。

松子聽後,拿出一張紙一支筆,將武漢三鎮的大致地形畫了出來。如果按照南北方向計算的話,長江是從西南方往東北方而去,我們今天早些時候去找無影塔。其原址的位置在現如今黃鶴樓山腳下往河心的方向。也就是說,是在江東。而松子比劃了一陣後說道,這武漢三鎮,自古以來都是地傑人靈的地方,且雙江相匯,這樣的水碼頭。也都是商貿繁華之地。隨著這些年的建設,其實很多老舊的東西都已經沒落了,加上這幾年的大革命,舊時期留存下來的東西,也都往往難以保存,或被燒毀,或被打雜,總之不太容易尋找。

松子說,既然這個七煞關是千年之前設下,那我們需要找的地方,自然要有千年以上才行,如此一來。就能夠縮小一些範圍。說道這“大禹治水”,歷史文獻裏,也的確有過大禹在此地治水的記載,但都非常少,據說只是小住了一些日子,實際上並未在本地有過什麽治水的遺跡。

說到這裏的時候,看似這個推測就要站不住腳了,我隱隱有些失望,我們圍在一起的三個人,其實都並不是本地人,即便是本地人,以我們的歲數來說。大概要去追尋那些老舊的東西,也似乎不是那麽容易。不過很快松子接著說到,武漢三鎮能夠留存千年以上,且和這四個字最有關系的,應當就在這裏。

說完他用筆在自己草草畫下的地圖上,在長江西側、漢江南側畫了一個圈,然後用筆尖戳了兩下後說道,就是這兒,晴川閣。

在第一次來武昌的船上,就已經反復聽人說起過武漢的三大名勝,當中就有這晴川閣,據說其有名的程度。和黃鶴樓幾乎不相上下。當我正在回想別人告訴我的晴川閣的事情的時候,秦不空突然說道,我本以為你是個認真的人,怎麽又開始這麽亂忽悠人呢?這晴川閣能是千年前的舊物嗎?這是修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的,距今也不過四百多年,哪裏來的千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