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老佛爺的地宮(一)

宣統元年,農歷十月,公元1909年11月15日,慈禧太後正式下葬埋入地宮。

不到二十年後,大禍就要臨頭了。

次日清晨,大隊人馬已在慈禧陵墓的隆恩殿前聚集,一半人挺著明晃晃的刺刀,另一半人卻扛著鐵鏟和鋤頭。

孫殿英抽了手下軍官兩個耳光:“媽了個巴子!居然讓齊遠山逃跑了!”

阿海低聲說:“孫大帥,山前山後都有人馬把手,我怕他也逃不遠。”

“今天就動手嗎?”

“事不宜遲,不要再出什麽幺蛾子了。”

孫殿英站在大殿前,整了整衣冠,清了清嗓子,發表動員講話——

“諸位兄弟同袍!請聽俺老孫幾句話。有人說,咱今天的行動是盜墓!是盜墓嗎?是!老子就是盜墓!但老子除了盜墓,還是革命!滿清殺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報仇革命。孫中山有同盟會,革了滿清的命;馮煥章用槍杆子逼宮,把末代皇帝趕出紫禁城。我孫殿英槍杆子沒得幾條,只有革死人的命……發掘滿清東陵,有三大好處,第一,滿清入關後大興文獄,枉殺士人,諸如呂留良等都被開館戮屍,我雖不才,亦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二,滿清統治三百年,搜刮的財帛不知多少,今天我發陵,是為通天下財貨,收運轉之利,豐藏中華國庫。第三,東陵百姓向本座訴苦,多年以來,附近常有屍變為害。俺老孫在河南老家打過僵屍,知道屍變的根源在於墳墓。清廷以金玉珠寶養屍也,久久為患民間,今日本座發掘東陵,便是為民除害,為中國除害,此為一大義舉,堪比李寄斬蛇,後羿射日!”

這番講話看似冠冕堂堂,官兵們振臂高呼革命口號。阿海的嘴角也與刀疤連成了一線。

中山打開個大木箱子,取出一堆玩具積木般的小房子,卻是整座慈禧太後陵墓的模樣。

“這便是樣式雷的‘燙樣’。‘樣式雷’家乃是清朝皇家建築設計師。這‘燙樣’是呈獻給慈禧太後所看的小樣。數日前,我費了不少周折,才從‘樣式雷’後人手裏弄來。”

阿海沒說他是盜竊來的。他將盜墓賊小木和老太監何常拖過來問:“你們兩位瞅瞅,墓道口到底應該在哪兒呢?”

果然,看“燙樣”就一目了然,省卻了繞著陵墓和寶頂轉圈之苦。小木不敢說話。老太監吊著嗓子說:“這‘燙樣’確屬‘樣式雷’所做,但要老朽說墓道口在哪兒?還是得到了方城明樓下才能清楚。”

孫殿英、阿海、中山,帶著小木與何常在,以及數百名精心挑選過的士兵,穿過隆恩殿背後的三洞琉璃門,便看到了慈禧太後的明樓與方城。

方城就是陵墓墳冢前的一道方形城墻,上頭有木制城樓便是明樓。前頭還有石五供以便祭祀。穿過方城下的門洞,便是寶頂,俗稱月牙城。

雖是盛夏,卻是陰氣森森。迎面一塊琉璃照壁,通常墓道口就在照壁下。阿海轉身問小木:“以你的經驗,應該從這裏開挖嗎?”

小木戰戰兢兢地回答:“這裏只是名義上的入口,您若不信,可以向下挖挖。”

阿海又問老太監:“何公公,您記起來了嗎?”

何常在照例又給慈禧太後磕頭,念念有詞:“老佛爺在上,小的罪該萬死……”

幾個士兵上去扒光了老太監的衣服,露出光禿禿的下身,大夥兒哄堂大笑。何常在這把年紀,又受這等羞辱,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這一幕,看得小木心驚肉跳,怕是下一個就輪到自己了。

阿海沉下面孔,幫老太監把一件件衣服重新穿回去,貼著他的耳朵說:“何公公,這回你想起來了嗎?”

何常在哀嚎著說:“咋家……不……奴才……奴才……想起來了……”

阿海與中山架著老太監的胳膊,繞著寶頂轉了好幾圈。他們走得迷迷糊糊,後邊跟著上百號士兵,鐵鏟與步槍相互不斷碰撞出金屬之聲,孫殿英又罵罵咧咧了。

突然,老太監指著寶頂側面的一塊磚墻說:“好……好像……是這兒……”

阿海又把小木拽過來說:“你瞅瞅,是不是?”

當年在太白山,老金是“地宮道”的好手,精於挖墓和捕捉鎮墓獸。而阿海則是“刺客道”的高手,愛好把活人變成死人。但他對死後的世界毫無興趣,“地宮道”的功夫早就荒廢了。既然老金已死於太白山雪崩,普天下除了秦北洋,唯一能幫助他的人,便只有盜墓之王小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