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從北京到北平(三)

說到這個點上,載灃眉毛微微一跳:“東陵又怎麽了?”

名偵探看了一眼秦北洋說:“王爺,您當年派兵上太白山要剿滅的那夥刺客,如今尚有殘部活動,他們對於大清可是有著國仇家恨。”

“這些亂臣賊子!難道他們盯上了東陵?”

小郡王補充一句:“據我們的消息,極有可能!何況如今兵荒馬亂,改朝換代,北京又被改成了北平,東陵駐紮著多只軍閥部隊,這些家夥早就垂涎於皇陵裏的寶貝。”

“放肆!”攝政王氣得砸碎了茶杯,暴跳如雷,“朗朗乾坤,還有沒有王法了?當初皇上退位,可是跟中華民國政府簽訂了條約,務必要保護大清列祖列宗的陵寢,豈能自食其言?”

“中華民國的條約不如說是廁紙!”身為國會議員的小郡王自嘲了一句。

“對不住各位,我失態了!畢竟我是皇上的生父,天下既已丟了,我也絕無再重新升起龍旗之心,只求子孫後代富貴,中華國運昌盛,祖宗陵寢平安。”

“王爺,不瞞您說,我們計劃過幾日去東陵,阻止那夥惡人與軍閥們的盜墓企圖。”

“好啊!葉探長、小郡王,還有這位秦小朋友。”攝政王對著眾人抱拳作揖,又看了一眼安娜,“對了,這位小姐如何稱呼?”

“歐陽……我是齊夫人。”

“好,請各位幫助我保護好東陵。”攝政王又命人從庫房取出黃金一百兩,“這是我的一點點心意,敬請笑納。”

“不必了!”葉克難代表大家推辭了黃金,盡管這足夠他做探長一輩子的薪水,也足夠在北京城裏買一個大宅門了,“王爺,我們可不是為了滿清皇室保護東陵,而是為了中國。”

“對,中國!說來慚愧,東陵之中,自然埋葬著中國的民脂民膏。”

“盜墓本屬傷天害理之事,何況墓中文物俱是國寶,豈能落入惡人之手,萬一將來流於海外,豈非民族之恥?”葉克難在西花廳裏踱了兩步,“我想,這夥企圖盜墓的惡人,絕非泛泛之輩,尤其要盜掘前清皇陵,必會做大量的準備工作。”

秦北洋插了一句:“除了擅長掘墓的小木,還需要有熟悉陵墓之人。古代陵墓相隔久遠,沒有資料可循,只能依靠盜墓賊的經驗和膽魄。但清朝皇陵不過百十來年,尤其慈禧太後的陵墓也不過二十年。當年參與陵墓修建以及葬禮之人,不少還活在世上呢。”

“正是!”葉克難點頭道,“我怕他們會先去找熟悉慈禧太後陵墓之人。”

攝政王重新沏了一碗茶說:“當年的陵墓監督早已去世。不過有位老太監,名叫何常在,從前隨侍在太後左右。太後歸天之前,指定此人負責下葬事宜,恐怕知道詳情最多。”

葉克難急忙問:“這位何太監還活著嗎?”

“嗯,今年春節,他還來給我拜過年,說是住在中官村。”

中官村,位於北京城外西北方向的海澱,臨近圓明園與燕京大學。明朝時候,太監便在這一代購買墓地,久而久之,形成了太監們養老送終以及埋葬之處。“中官”便是太監之意。清朝覆滅,小皇帝又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太監們流離失所,大多聚居到了中官村,以便死後可以就近入土。解放後,因為嫌棄“中官村”不吉利,郭沫若建議改名“中關村”。誰曾想到,百年之後,此地竟成了中國的矽谷,林立各大互聯網企業,房地產大興土木之時,還從地下挖出了許多太監墓。

秦北洋、歐陽安娜、葉克難、小郡王、李隆盛以及九色,出了德勝門,騎馬來到中官村。一群身著清朝大袍,腦後留著發辮,貌似老太太的人們,正坐在屋檐下曬太陽。

安娜低聲說:“這些人讓我感覺惡心。”

小郡王甚至認得其中幾張面孔,當年去紫禁城進貢時碰到過:“他們都是太監。”

“我看他們更像僵屍。”

秦北洋聯想到古墓中見過的那些怪東西,直到幾年前,這些家夥還堂而皇之地霸占著北京城的正中心。

小郡王下馬打聽到“何公公”住所,來到一處富麗堂皇的宅院門口。滿清太監最為腐敗,各種索賄受賄與貪汙,老了以後都能置辦宅院,可惜沒有子孫可傳。五人踏入宅門,卻見得一片蕭條破落景象。

令人稱奇的是,屋裏還有女人。一個四十來歲的婦人,稍稍有些姿色,叉腰橫眉問道:“什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