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太白山(一)

三年……

陰歷的三年,是1080天;公歷的三年,則是1095天。

民國十六年,1927年,十二月。這一年,在中國這片多災多難的土地上,發生了許多翻天覆地的大事兒,本書不復贅述。

白雪皚皚的太白山已沉入夜色,茫茫雲海簇擁下,猶如沒入深海的孤島。只可惜秦北洋看不到。三年來,他被關在秦始皇地宮的贗品之中,從未踏出過墓室門一步,更未曾呼吸過太白山上的空氣,未曾見識過秦嶺雲海上的日出月落。惟其如此,他那充滿癌細胞的肉體,才能在古墓之中長久存活下來。仿佛回到十八年前,九歲的他離開天津德租界,被禁閉在清西陵的光緒皇帝地宮。只是父親老秦早已化為一捧枯骨,埋葬在萬裏之外的巴黎凡爾賽。當年陪伴他的除了一豆燈芯,便是幾十本書冊;而今卻是鮫人魚膏的燈火,幾百個巨型書架,陳列著數萬冊古籍,混合著手抄或印刷的油墨氣味,以及紙張被蛀蟲啃噬的腐爛味……

天國圖書館,藏有一套《永樂大典》。這是天底下讀書人夢寐以求的寶貝,哪怕庚子賠款的四萬萬五千萬兩白銀,恐怕也抵不上這一套書。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命內閣首輔解縉總編,,匯集古代圖書七八千種,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足以證明中國文明未必最古老,但用漢字書寫的文明卻最豐富,三千年綿延而不絕,別無分店。

《永樂大典》正本僅有一套,傳說葬在明十三陵中,究竟是永樂大帝的長陵?還是曾經重修副本的嘉靖皇帝?抑或幾十年不上早朝的萬歷皇帝?無從考證,除非把這些皇帝的陵墓都挖開來。但在這世外桃源的“天國”,怎會有這部早已亡佚的《永樂大典》?據說是在秦北洋出生的那一年,八國聯軍打入北京,存放唯一副本的翰林院緊挨著東交民巷。太白山派人秘密潛入北京,將《永樂大典》副本搶出,世人卻以為這本經典已經毀於庚子年的戰火。

如今,一整套《永樂大典》,七八千種幾萬冊,搬到天上地宮,陪伴秦北洋度過漫長的三年。但要全部看完,窮極一生都無法做到。秦北洋只能如一塊海綿,從總共三億七千萬字中,挑選最感興趣的部分吸取。

秦北洋又給老金下了第二道命令——守護中國之文物。

老金回答,這座天上地宮,一百多個帝王將相的棺槨與鎮墓獸,不已經在守護了嗎?

秦北洋說遠遠不夠,中華之國寶,豈止於棺槨與鎮墓獸?更不僅是金銀財寶。他從陸機墓中帶出來的‘黃耳帖’,不過一張白紙黑字,在盜墓賊眼中分文不值,在讀書人眼中卻是無價之寶。

他要在太白山上造起一個中國的盧浮宮。雲遮霧繞的秦嶺之巔,天上地宮,鎮墓獸監獄,恐怕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博物館。三年來,他不斷改造原本為了模擬征服鎮墓獸而建造的這座地宮,仍然保留秦始皇的黃腸題湊巨棺,將許多洞窟辟為恒溫恒濕的文物庫房,存放陸機的《黃耳帖》、“雲居四寶”,還有老金從全國各處搶救來的絕世國寶。

每一件文物,經歷千百年,都有其靈魂,不是文物本身的靈魂,就是建造文物的工匠的靈魂,或者文物曾經的主人的靈魂,或者一尊佛像所蘊含的佛性。

秦北洋重新撿起父親傳授的修復文物的技藝。每一次修理文物,便是一次精神的修行。人的生命渺小易逝,多麽偉大的帝王,最終不過白骨一堆。更不幸的,將落入敵人或盜墓賊手裏慘遭侮辱。唯有文物千年不朽,哪怕朽爛了,其存在過的精神與靈魂亦不朽。人類追尋不朽的信仰。文物不朽,信仰亦不朽,人類同不朽。哪怕地球毀滅,宇宙坍塌,但這其中的滄海一粟,每個從未在歷史上留名的普通人的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才是永恒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這是秦北洋要用畢生完成的格物致知。

至於小鎮墓獸九色,多數時候守在秦始皇的黃腸題湊跟前,守護一千三百年前的唐朝小皇子——終南郡王李隆麒的棺槨與不腐真身。

但九色並不安分,不再是那個被封閉在白鹿原大墓中的唐朝鎮墓獸,它已見識過天崩地裂的二十世紀,被照射過X光射線,甚至被機械工程師用科學的方式修復過,也大量吞噬過劇毒重金屬化學物質。它的力量不斷蘊積增長,像一口蓬勃的活火山,被強行按壓在地殼下。原本琉璃色般清澈的雙眼,變得越發渾濁暗淡,有時竟會發出赤色目光。秦北洋每每看到它的雙眼,撫摸它胸口灼熱的力量,便會惴惴不安,仿佛身邊沉睡一顆定時炸彈。有時九色還會走到秦始皇地宮贗品周圍各個洞窟,觀察那些被囚禁的鎮墓獸。它對這些帝王將相的守衛者們垂涎欲滴,讓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