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死不瞑目

禪房內,空明閉目不語,雙指不斷地撥數著一串佛珠。

良久,空明禪師緩緩張開了雙目,喃喃自語道:“兩位施主所說的怪事,當真是離奇之極。兩位施主,你們看看,小僧禪房內可有鏡子?”

雖然李冰和趙婉兒已經熟悉了這個小小的簡陋禪房,但聞言仍是下意識地打量一下四周,搖了搖頭。

空明禪師緩緩說道:“鏡為不祥之物,所以寺院戒律中,寺院內不得設鏡,僧人也不得照鏡,以免邪魔侵入心境,誤了修行。”

“小僧幼時曾聽師父說過”,空明禪師的語氣淡定祥和:“但凡遊魂冤鬼,魂魄不能凝聚,因而無法在現實中現身。但如遇見鏡子,就喜歡躲藏於鏡內,久而久之,冤氣漸強,最終能借助鏡子附身於照鏡之人,借血肉之軀,為禍世間。”

趙婉兒臉上肌肉明顯地抽搐了一下,李冰察覺到了這個細小的變化,伸出右手,緊握住趙婉兒的手。因為他知道,女性愛美,照鏡幾乎是每天必修之事,因此,李冰才握住趙婉兒之手,讓她感覺不那麽害怕。

空明仍是悠悠地說道:“歷代的理發師,師傅皆教弟子一個行規,那就是理發完畢打烊時,必然要取一布蒙於鏡上,就是防止讓遊魂冤鬼見鏡而躲入其中。只是現在的理發店,由於不再相信所謂的迷信,這一行規已經幾乎沒人知曉,因而打烊時並不用布蒙上。即使是在現在,家居風水中,也忌把鏡子正對睡覺休息用的床。據說男女行歡之時,神明皆避開,那時正是陰氣盛時,恐有血鬼冤魂侵入。”

這時,李冰的手機響了起來,電話那頭傳來張教授興奮的聲音:“李冰,鑒定結果出來了,這面古銅鏡確實為明朝初年的產物。”

李冰“啊”了一聲,急切地問道:“張教授,那麽你可考證出了這古銅鏡的來歷?”

張教授得意地在電話那頭笑道:“我查遍了所有古籍文档,都沒有這個古銅鏡的記錄。只是在以前我的導師留給我的考古筆記中發現了一個秘密,是我那老師當年在安徽考古時聽到當地人的民間傳說記載下來的。原來,當年由於嚴氏英年早逝,正值青春年華,朱元璋傷感不已,命宮中巧匠打造了一面十分精細的銅鏡,作為嚴氏的陪葬之物,也可讓嚴氏在陰司能整理自己的妝容。”

李冰這時眼中已經沒了害怕之色,也興奮地問道:“張教授,那麽這面古銅鏡怎麽沒在墓中,而是出現在王潔的家裏呢?”

張教授慢慢說道:“筆記中還記載了許多傳說,說是嚴氏下葬之日,負責送葬的司儀發現缺少了這面朱元璋特意吩咐制作的古鏡,不敢怠慢,在嚴氏靈位前焚香禱告,請求嚴氏的原諒,並許願一定把這事查清楚,最後必將把這古銅鏡追回,補送到嚴氏陵寢中。”

“在葬禮完畢後,禮儀官火速把這一失竊情況報告給了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他即位成為大明太祖後,整肅吏治,發誓殺光天下貪官汙吏。如今,竟然在自己眼皮底下,把他特意賜給未過門的亡妻的陪葬品偷盜而去,不禁龍顏大怒,責成刑部速查明之事。”

“民間傳說,那是一個負責後宮采辦的大太監王斌所竊,當得知明太祖下旨嚴查時,王斌害怕了。悄悄地把那銅鏡用牛皮嚴密包紮後沉入自家宅院的井中。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下令給自己在紫金山打造的皇陵落成竣工。翌年,馬皇後去世,葬入此陵。因馬皇後謚‘孝慈’,故陵名稱‘孝陵’。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啟用地宮與馬皇後合葬。”

李冰忍不住打斷道:“老師,你能不能告訴我,明孝陵和這面古銅鏡又有什麽關聯?”

張教授哈哈一笑:“當然有關系拉。明太祖駕崩後,他的孫子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此時,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受封燕王,曾兩次揮師北征,在軍隊中頗有號召力。朱允炆怕夜長夢多,匆匆把朱元璋葬入明孝陵,自己第二天即位。在給朱元璋下葬時,大太監王斌向負責部分禮儀的淑妃報告,說小宮女蕊珠私藏太祖皇帝陪葬品――一個石質鳳陽花鼓。淑妃大怒,下懿旨令王斌從嚴處置。”

電話那頭的聲音在這安靜窄小的禪房內清清楚楚地傳入三個人的耳內,趙婉兒喃喃道:“王斌?宅院井中?難道這王斌就是王潔的先祖?那個宅院就是王潔現在居住的古宅?”

“趙小姐嗎?”,電話那頭傳來張教授的驚訝之聲:“趙小姐猜想的倒頗有幾分道理,對我啟迪不小,只是尚未有資料可以查證。”

李冰不解地說道:“不會吧?婉兒,你沒聽張教授說那個王斌是個大太監,怎麽可能有後代?”

趙婉兒不屑地一笑:“大研究生,這個你難道不知道嗎?電視劇中還放到過明、清兩朝的太監,只要有了一定權力和錢財,都要娶妻生子的,以彌補作為閹官的屈辱。”